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音乐融合与多元化发展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音乐融合与多元化发展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谈到现代民族声乐的融合,人们最直观感受到的就是音乐旋律和曲调上的相互交织。那么,我国各民族间的音乐文化互相的融合发展更是顺应历史、与时俱进的表现。与此同时,在歌曲的表现过程中,适当地加入各种民族民间唱法来丰富其表演效果,真实再现原民族的音乐特质,将这种“融合”的优势潜移默化地植入人们的听觉世界中,使听者全方位感受中国民族声乐的巨大魅力。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音乐融合与多元化发展

谈到现代民族声乐的融合,人们最直观感受到的就是音乐旋律和曲调上的相互交织。中国56个民族聚居在中华大地上,相互之间友爱互助、共同进步。在进入到新时代之后,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多元化发展”的思维理念蔓延到世界各个领域,人们不断开拓横向与纵向的发展视角,造就了艺术领域的“混血”发展。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文化艺术都呈现出异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壮丽景象。粗犷豪放的西北风格,大胆直白的东北风格和细腻含蓄、淡如流水的江南风格,都是那么的耀眼夺目、沁人心扉。每一个地区的音乐都是当地文化的一种象征,一种动态的展现,充分地表达了我国多民族文化艺术的巨大魅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各民族间的历史文化不再独立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不断融合带来的无限发展机遇。那么,我国各民族间的音乐文化互相的融合发展更是顺应历史、与时俱进的表现。

(一)民族音乐的融合

早在20世纪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看到一些带有少数民族风格和特色的民族声乐作品的诞生。像我们所熟知的《乌苏里船歌》,是老一辈的歌唱家郭颂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中,与赫哲族人民长期交往,吸收了赫哲族的民间曲调创作完成的一首经久不衰的音乐经典。施光南创作的《打起手鼓唱起歌》也是迄今为止广为流传的一首经典之作,人们在曲调与歌词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少数民族生活的激情与跳跃,真实地描绘了一位少数民族歌手骑马打鼓一路歌颂所见之美好的愉悦心情。曲调富于弹性,充满着新疆民歌的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此外,还有像《在希望的田野上》《吐鲁番葡萄熟了》《边疆泉水清又纯》《茉莉花》等老一辈人们所熟知的著名歌曲,以及新时期的《长鼓敲起来》《鸿雁》《月亮之歌》等极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都是曲作者通过观察和借鉴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进行创作,完美地融合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音乐风格、音乐节奏、旋律特点等内容,运用广大欣赏群体所熟知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在音乐中不仅能体会到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性格,而且在音乐线条中,更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不同民族间的地域特点和民族习惯。这种民族音乐的融合,既能有效地丰富我国民族音乐的创作,增加其多样性以满足各民族人民对音乐的广泛需求,又能积极弘扬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民族趣味,促使更多的人喜爱少数民族音乐,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二)民间唱法的融合

任何一个民族音乐的流传与发展,都离不开歌者的激情传播,无论是传统民族声乐发展过程中的民间歌手,还是新的历史时代下培养出的专业歌唱家,对于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歌声流传的过程中,人们在听到了各具特色的旋律曲调的同时,也会发现歌者的“演唱声音”同样存在着各异的风格,或高亢或粗犷或柔美或细腻,这些声音不仅是地域文化的一种彰显,更是民族特色的重要体现。因此,中国的民族声乐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着56种不同的民族曲调和风格,在唱法上也同样存在着多样化的发展基础。

顺应时代新的发展要求,在声乐的创作和表演方面出现了大胆的融合现象,人们积极打破音乐风格之间的界限,在创作上取各家之长,曲调风格和创作手法都融入更多现代的元素,表演上也大胆突破原有尺度,将各种音乐表现手法融为一体。在唱法上,人不再拘泥于原有的三种主流唱法的固定发展模式,而是互相取长补短,相互交织,协同发展,为逐步适应各种欣赏群体的广泛需要而积极地进行努力创新。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舞台逐渐出现了打破界限的演唱方法,这些唱法不受固定的演唱方法的约束,能够自如地游走在各种唱法的边缘,我们似乎对这些声音很熟悉,又很难将其定位在某种唱法的框架之中。这不仅丰富了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而且为其巩固了更加广泛的欣赏群体。当然,民族声乐舞台上,除了这些主流唱法的相互融合之外,还在不断增添新的发展血脉。自从“原生态”的演唱出现在青歌赛的演唱分类中开始,各种质疑和赞扬的声音纷至沓来,对其褒贬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原生态”唱法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对那些古老、神秘、原始又自然的演唱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论是专业的音乐工作者,还是对民族音乐充满无限热爱的观众,都开始对这样鲜少为人们所熟知的、却又一直存在于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领域的演唱方法和声乐表现形式展开了全方位的调查和研究。(www.xing528.com)

由于国家宽松民主的管理政策,我国的各个少数民族多数保留着其原始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自治原则,因此各个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民族意识、文化发展也就带有极为鲜明的民族特色。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保持着非常相似的发展特点,那就是对于民族音乐的发展与流传还呈现出传统声乐发展的特质,即在生活劳动中进行音乐的原创、以原始口头传教为流传、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寻找音乐表演舞台。随着社会所给予的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条件下孕育出的民族民间音乐,逐渐走入人民大众的视野,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仿佛在长久以来的按条理、按规矩发展的进程中,吹进了一股自由的清风,让人们感受到了如此强烈的发自内心的呼唤和呐喊。如今为大众所熟知的、央视舞台走出的原生态歌手阿宝,正是在这样的时代特征下走入人们视野的,他的音乐启蒙源自“热爱”,他的音乐发展表现为不断地“歌唱”,他的音乐梦想就是让更多的人听到他的歌声,这就是阿宝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音乐成长之路。他的演唱方法和歌唱声音源自其特定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是那些学院派歌手无法复制的,但是阿宝出现之后,人们在思考模糊三种主流唱法界限的同时,也看到了“融合民间唱法”,即将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增添新的色彩的美好前景。当然,这些未经加工的民间唱法,我们不能用习惯了的学院派的科学眼光来进行评判,却可以运用科学的思维来进行吸纳,将民族特色的音乐曲调融入声乐创作中始终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灵魂所在。与此同时,在歌曲的表现过程中,适当地加入各种民族民间唱法来丰富其表演效果,真实再现原民族的音乐特质,将这种“融合”的优势潜移默化地植入人们的听觉世界中,使听者全方位感受中国民族声乐的巨大魅力。

民族声乐的演唱具有一种符合民族欣赏习惯和审美习惯的质朴感和亲切感,并具有民族的气质和感情,容易被我国群众所接受,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在时代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无论是音乐的融合还是唱法的融合都是未来的一种必然趋势,是将我国的各民族音乐融会贯通、全方位弘扬的一种至高境界。

(三)世界音乐的融合

与20世纪末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较为重视对“本土音乐”的应用和传播相比,进入21世纪后人们的创作理念中更多地展现了对“世界音乐”元素的热爱,这是时代所赋予的特殊产物。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促成了政治稳定、军事和谐的国际环境,在人们丰衣足食的现代生活中,文化艺术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补充。人们不单研究思考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乐于挖掘其他国家外来文化艺术的发展特点,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思维和方式阐述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成为一种新兴的发展理念,这无疑促成了世界文化艺术融合发展时代的到来。

在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进程中,也充分体现出了世界音乐融合的发展趋势。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我国著名歌手刘欢和英国女歌手莎拉·布莱曼经典演绎的《我和你》,震撼了全世界人民的心。在温婉流畅的曲调中,两人深情款款地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了同样的心情,那就是全世界人们和谐相处和渴望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望。此外,2009年5月,在上海艺术中心演奏厅举行了一场名为“中英世界音乐对话”的活动,活动中中国著名的音乐家朱哲琴、刘索拉等人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教授瑞切尔·哈里斯以及英国著名的BBC世界音乐大奖的创办者克莱尔·维特克尔等人相互探讨和切磋世界音乐的发展。他们谈到,世界音乐是个包罗万象的文化盛会,音乐表现的风格、特点、形式和手段,音乐创作手法和理念、音乐理论的研究与发展等方面的多元性和综合性,任何国家和民族的音乐发展都可以从中汲取养分,运用世界音乐中的多样元素作为本民族音乐发展的“点睛之笔”。

除此之外,运用西方的音乐表现形式来表达中国的传统音乐,以中国的民间故事作为素材进行西方音乐的创作,在同一舞台上运用同一作品来展现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别与独特魅力,都是在世界音乐融合的背景下,经常能看到的音乐盛况。音乐让世界人民沟通无限,相互交流的激情同样能使世界音乐的相互发展不断腾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