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此,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真正开始了紧追世界先进水平、不断跨越新的高度、勇于挑战自我的高速发展之中。从歌曲的旋律和表达以及风格的多样化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全新发展。并开始积极创办本土的声乐大赛,一方面选拔优秀的声乐艺术人才,另一方面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正在逐渐与世界接轨。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我国打开国门之后,大量地吸收国外的先进发展经验,不仅准确地看到了本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教等各方面发展存在的问题,而且大胆预见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空间。因此,在党和国家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扶持下,我国进入了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历史性阶段。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大踏步向前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军事的强大,为文化领域焕发光彩提供了必要的时代保证。至此,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真正开始了紧追世界先进水平、不断跨越新的高度、勇于挑战自我的高速发展之中。这一时期的中国民族声乐,从教学、创作、表演等方面在一些观点和实践中比以前更科学。艺术工作者已充分认识到,西洋声乐在有关发声及声音训练方面,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具有很大的科学性,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满腔热情地投身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重建工作中。

在此后的十年里,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创作上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音乐工作者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看到了祖国的一片大好形势,积压已久的音乐创作热情迅速蔓延。在这一时期内,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舞台上出现了一大批为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作曲家,如施光南、谷建芬、王立平、徐沛东、楚兴光等。他们借助以往人们熟悉的原始民间素材,结合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现实,加入各个少数民族的特有魅力,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和作曲技法,创作了大量的相当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紫竹调》《在希望的田野上》《大海啊,故乡》《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外婆的澎湖湾》等,这些新时代的歌曲不同于以往的音乐作品,体现出深刻的时代主题的同时,加入了对幸福生活的描绘和对人文情怀的美好歌颂。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迸发出的艺术火花,点燃了当时人们对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极大热情,当时涌现出的众多优秀歌唱家,如李双江、李谷一、吴雁泽、蒋大为、于淑珍、金花等,他们通过自己动听的歌声传达出无限的希望,用自己对中国民族声乐的执着与追求,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正在迎接一个无比灿烂辉煌的未来。中国文艺舞台的蓬勃发展,同样带动了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二次发展。1980年5月,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恢复中国音乐学院的请示报告》得到国务院批准,中国音乐学院恢复建制。在其复建以来,师资力量与学生实力不断显现,为了推动学院建设健康发展,当时在中央乐团的一批民族音乐人才,如周小燕、金铁霖、刘德海等,作为新时期第一批中国民族声乐教育先导加入学院的教学当中,为中国民族声乐领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歌唱家。

(二)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

经过了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人们欣喜地看到了改革的巨大成效,不仅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国内的政治环境稳定,经济体制健康发展,科教文艺等领域同样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而得以稳步地发展,国家的各个领域都已逐渐步入了稳定又健康的发展轨道,这无疑为接下来的十年中,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领域逐渐涌入了一股新鲜的生机,产生了一种新的演唱类别—流行唱法,这种唱法区别于我们以往所熟知的西洋美声唱法、中国民族唱法,流行唱法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不强,是一种演唱比较自由随意、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更有人说,它是“大众的音乐”。流行歌曲的创作大多是以爱情、生活、友情、思乡等内容展开,音乐结构比较短小,手法和风格都较为自由多变,更加适合非专业人士演唱。这样贴近生活的流行音乐,满足了普通百姓的音乐追求,因此拥有非常广泛的欣赏群体。与此同时,社会科技成果的不断更新,广播电视媒体的迅猛发展,为声乐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艺术平台。电影电视剧的新兴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声乐表现品类增加了新鲜的元素。音乐家们的创作空间在逐渐扩大,各种色彩斑斓的民族音乐、通俗音乐、西洋音乐相互交织,共同唱响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辉煌。

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的民族声乐创作更加重视和大胆运用各个少数民族的地方元素,山西、山东、河北、广东、皖北、苗族等各地的民歌及传统戏曲曲艺的腔调经常会出现在歌曲的创作中,创作了大量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以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结合西洋的大小调式创作的歌曲更加多样地表现出歌曲的感情与意境。此外,在歌词的创作上也更加优美绚丽、风格新颖,无不充分显示出新时代的创作气息,至今为人们热衷传唱的曲目有《在希望的田野上》《十五的月亮》《望星空》《一二三四歌》等。从歌曲的旋律和表达以及风格的多样化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全新发展。(www.xing528.com)

同样在这十年里,中国的声乐艺术领域逐渐摸索,在周小燕的倡导下,将中国声乐舞台划分出三种主流的声乐演唱品类,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并开始积极创办本土的声乐大赛,一方面选拔优秀的声乐艺术人才,另一方面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正在逐渐与世界接轨。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教育制度已经开始全面普及,音乐不仅只是专业院校的学习科目,中小学里也普遍开展了音乐教育,学生从小就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让更多的人支持和建设我国的民族声乐事业。而在专业音乐院校中,我们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秉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严谨而规范的声乐教学,教师们要谨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瑰宝,同时深刻地挖掘西洋美声唱法的精华所在,融会贯通,培养出一大批技能优秀的专业歌唱家。教育先知们在将古今中外的音乐优势汇总之后,充分体现在教学理念中,使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这十年当中,实现了十分显著的跨越式前进。

(三)进入21世纪后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国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加速了前进的步伐,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到达了空前的程度,充分地展现着现代化的时代优势与特质。人们的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对于文化和艺术的追求也进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中国也从国际大环境中学习和总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表现在艺术领域,在与各国声乐艺术的摩擦与碰撞中,我国的现代民族声乐开始了多样化、多元化的艺术走向。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一样也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行的。在之前20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为发展和振兴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中国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在进行了学院派的艺术指导和教学之后,演唱声音更加圆润动听,演唱技艺更加精准科学,音乐表演更加丰富动人。但同时,人们看到了中国声乐舞台上呈现出了“千人一面”的艺术效应,经过同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发展思维,中国的民族声乐演唱缺少了多样化和风格化,大家都用这种定了型的模式、用同一种训练出来的声音唱歌,少了质朴和自然。

对比了西方声乐艺术的辉煌成就及经久不衰的艺术地位,音乐工作者们更多地开始了创新性的思考,单纯的模仿、追求与前人成就的“接近”,使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单一又乏味。人们看到的都是一样的表演、一样的艺术处理,听到的是一样的声音,这很难不让人们产生审美疲劳。于是,涌现出了如李娜陈思思、于文华张燕、韩红等歌手,他们想方设法突破和改变这种定型的模式,开创了一条新的民族声乐之路,谓之“民通”,《青藏高原》《天路》《好运来》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享誉大江南北。在20世纪末兴起的各类型的本土声乐大赛,在21世纪初仍旧得以蓬勃发展,在保留着中国本土一直占有主流的3种唱法之外,又新增加了一种演唱品类—原生态唱法。这是一种扎根于民间的原始的演唱方法,从创作到演唱声音以及表演手法都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没有经过任何雕琢和修饰,原汁原味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至今为止,对于原生态唱法仍旧存在着许多的争议。它不能占据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领域及相关市场的主流地位,却囊括了3种主流唱法之外的一切声乐表现手法,我们不能忽略它的存在,因此这仍旧可以算是在21世纪新兴起的一个重要的声乐艺术品类。纵观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这可以称得上是未来发展的机遇所在。

在20世纪末的几年中,广播电视媒体等宣传手段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广大音乐工作者的创作与努力能够很快被全国人民了解和喜爱,有力地推动了这项事业的迅速发展。而21世纪开始,国家逐渐开始推广市场经济,凡是一切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事业和手段,都最大限度地给予扶持和倡导。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也开始了市场经济的积极运作,从创作到演出都大胆地面向市场,这带给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影响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有才华、有天分和喜欢中国民族音乐的人加入祖国的声乐建设中来,为其发展增加了新的生力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民族声乐的未来希望。忧的是商业利益的驱使,使创作者们更多追求的是高产和高速,忽略了高质,因此中国的民族声乐舞台虽然多产,但其创作成就却很少能够超越曾经的经典。加之现如今的“80后”“90后”对于“时尚与个性”的追捧,他们更看重的是音乐带给他们的娱乐性,是一种互相攀比进而能获得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各种形式的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对于选拔对象的标准完全不以声乐技术的好坏来进行评论,这不能不说是为当今现代民族声乐领域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不小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