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与个性是哲学领域中最常见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认为,当我们把某一事务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看待时,它是由全局与局部的联系而构成的。共性反映局部的一般性特征,个性反映局部的个别特征。当我们把民族声乐的风格当作一个整体系统来看待时,通过对共性与个性的界定,就可以达到把握全局。
中国民族声乐的共性风格反映个性风格一般性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通过音乐工作者的挖掘整理,传统民族声乐的共性特征被概括、总结为真声唱法、平声唱法、口语化唱法。民族声乐的个性风格又是一个多元体系,每一种风格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中国各地的戏曲唱腔均具有个地域的语言特点和人文特质,戏曲中的各类角色都具有行当化、个性化的特征。中国的曲艺是一种以唱为主,有说有唱,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曲艺对唱功的要求非常高,要求真假声能自然转换,语言咬字清晰有力,语势变化随意调节等。中国的民歌大致有小调、山歌、号子三种类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民族声乐风格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征之间既有相同的因素,又存在明显的差异。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哲学概念,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不仅符合界定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而且可以使我们对民族声乐的风格有一种明晰的、理性的认识。但是,我们的认识并没有到此而完结,因为我们正确界定民族声乐风格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理清共性风格与个性风格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推动民族声乐的发展提高。(www.xing528.com)
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相互联系的学说认为,个性与共性,即个别与一般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对运动的辩证关系。民族声乐的共性风格是对个性风格的提炼、抽象、概括后形成的。而个性风格的发展,又为共性风格提供了新的内容和信息。于是,共性风格增加了新的内涵,形成了新的共性风格。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利用、此消彼长,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促成了民族声乐的发展提高。毛泽东同志评价这种演进时说:“这是两个认识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人类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进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环都可能使人类的认识提高一步,使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这提示我们,在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因为认识的原因或其他原因违反了“科学的方法”这一要求,就会使个性与共性的交流互动关系脱节,从而使民族声乐的整体发展失去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