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标准研究成果

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标准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从古到今,从实践到理论,把唱情看作歌唱二度创作的主导、统帅和灵魂,强调由情而生,依情而唱,情至而终。因此,重视唱情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突出特点。中国民族声乐是特殊的民族情感、民族心理意识和审美理想在外部造型、神态、气韵、精神方面的体现。中国民族唱法是以中国戏曲表演体系为主体,吸收其他表演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声乐艺术。

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标准研究成果

民族声乐有浩如烟海的演唱曲目,复杂细腻的演唱技巧,绚丽多姿的演唱风格,特殊完美的表演方法等。各地区、各民族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戏曲唱法和民族新歌唱法多种多样,包括真声为主、假声为主、真声与混声相接以及真声与假声混合运用等不同的声音类型的演唱,主要以唱声、唱字、唱味、唱情、唱神为美学标准。

(一)唱 声

古今中外的歌唱者没有不注重声音的,只有好的声音才能有好的歌唱。美好的歌声能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无穷回味与享受。几十年来,我们在继承传统声乐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大胆借鉴,使民族声乐的教学与演唱,对声音的训练与运用发展到了一个既是民族的又是科学的新阶段。

声音应该具有甜美、结实、明亮的特色,除了宽广的音域和持久的耐力以外,还必须有根据字、腔、情的需要随时调整用嗓的力度,使之能适用各种刚柔、强弱、松紧、高低等灵活变化的技巧与能力,并保证声音在为唱字、唱味、唱情服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充分地发挥最佳的发声功能和效果。

在发声方法上,讲究气要吸得深、用得活,声带张力和功能强,声门并拢挡气的力量较大,保持声带自身的弹性运动中的平衡,发挥整体共鸣的作用。声音基本是上部共鸣交点的位置高,下部气息对抗的支点深,呈现集中、明、亮、开阔、通畅的状态。喉结相对稳定,共鸣腔管既不开得太粗、太细,也不能拉得太长、太短。

(二)唱 字

唱字的基本方法:字头是承前启后的过渡音素,要交代清楚。字头是一字之始,必须准确熟练地掌握21个声母的发音部位、方法、方式、阻气步骤和出字形象—“甭喷、飞放、打弹、咯砍、平舌、饶”,使字头清晰、准确,有力量、有弹性。

字腹是歌唱中延长音的主要音素,如其后有字尾,则需在此字附加上一些字尾音素成分的“混合音”延长声音;如其后无字尾则此音素延长声音不变形。字尾是一字收束部分,要收得轻而短、准而尽。对于字的声调也要适当考虑与处理,不致在歌唱中有倒字的现象。

以情唱字,以字带声,以字行腔,字正腔圆是民族声乐的主要特点。

汉字中的字结构有的是不完整的,有的又是完整的,在字与字相接时要视情况而定,使后一字之首与前一字之尾首尾相接,既清楚又连贯,要唱得环环相连,清楚圆满如串珠一般。此外,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声形,歌唱时要唱得褒贬分明,悲喜有别,把字唱美、唱活、唱出感情,这是民族声乐独有的演唱特点。

(三)唱 味

以声拖腔,以字行腔,以情润腔,润而生味,是中国民族歌唱二度创作时必须运用的特殊技巧。韵味是民族歌唱的精髓,没有韵味,歌唱便没有民族歌唱的灵魂。比如,采用各种倚音、顿音、颤音、摇音、滑音、直音、花舌音等装饰性润腔技法,使唱腔得到修饰和润色;采用各种音色的变化,使唱腔有浓有淡、有明有暗;采用多种板式和较频繁的速度转换,采用强弱、重轻、大小、放收的力度变化技巧、变化法以及音高的微升微降等润腔技巧,使唱腔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大起大落、大快大慢,从而使唱腔和歌唱得到润饰和美化,达到锦上添花、感人至深的最佳效果。

(四)唱 情(www.xing528.com)

唱情指的是演唱者用心去表达感情,它是声乐表演的重要原则。只有唱情才能动听,只有唱情才能给人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真情实感,使人“情通”而“神往”,共同进入“出神入化”的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唱情不仅是昔日演唱经验的总结,也是民族声乐歌唱必须遵循的二度创作准则

中国民族声乐从古到今,从实践到理论,把唱情看作歌唱二度创作的主导、统帅和灵魂,强调由情而生,依情而唱,情至而终。虽然唱情不能概括二度创作的个体差异,但是中国民族歌唱的美学传统告诉我们,感情与歌唱的关系极为密切而深厚,它是直接影响演唱水平和造情的关键。因此,重视唱情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突出特点。

(五)唱 神

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长期受到传统道德观念、美学观点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以善为高,尚弱喜柔的内向、谦虚、温和、文质彬彬的性格和品德。自觉不自觉地形成自己以“礼”为规范,以“中庸”为准则,反映在艺术表现上则为追求民族神韵,多以恬淡、平和为美,形象风度端庄典雅、含蓄内向、优美高深、细腻委婉。

中国民族声乐是特殊的民族情感、民族心理意识和审美理想在外部造型、神态、气韵、精神方面的体现。神气—神情气质,即我们习惯说的“精、气、神”,是蕴涵在演唱者心灵深处的。演唱者精神气质的反映是从出台、投足、站定、亮相时开始,直至表演全部结束为止。观众自然而然地凭着他们长期形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标准,表现出对演唱者是否信任,决定其或多或少地参与到艺术表演的创作中去,调整和表演者之间的距离,这直接关系到演唱的社会功能与实际价值。演唱者气势中见神韵,姿态中见精神,使人透过演唱者的面、目、体、态、动、静和招式等,感应到他内心世界中亲切自豪的民族情感和典雅高尚的民族神韵之美。

中国民族唱法是以中国戏曲表演体系为主体,吸收其他表演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声乐艺术。由于它是从戏曲表演体系中发展而来的,因此也就必然带有戏曲表演的多样化和程式化,加之民族歌唱与民族舞蹈有着天然的共生性,所以在歌唱表演方面有其自身的原则和要求。

(1)强调声音与形体(手、眼、身、步)的和谐统一。

(2)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一体化。

(3)在演唱上讲究“字、声、情、味、神”的同时,还要注重“精、气、神”的传统审美习惯,即人要精、气要足、神要准、形要美,以达到内在与外在的统一。

(4)艺术形象、作品要求、情感的表达集中,通过唱、念、做、打等技术技巧来完成。

表现手段必须是内在与外在(体验与体现)的高度统一。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唱声、唱字、唱味、唱情、唱神辩证统一相映生辉的演唱艺术,是以神情兼备、声情并茂、字正腔圆、韵味浓郁及唱表结合等独特鲜明的演唱特征而自成体系的,是艺术百花园里馨香四溢的绚丽奇葩,它与中华各族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