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四种唱法及多元化发展研究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四种唱法及多元化发展研究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戏曲唱法是我国民族传统声乐的代表唱法。“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悚然六月寒”“唱者先设身处地,摹仿其人之性情气象……若亲对其人,而忘其为度曲矣”。戏曲音乐由歌唱和器乐伴奏两部分组成,源于地方曲调,并继承、融合了民间歌舞的抒情性和说唱音乐的叙事特点。曲艺音乐以叙事功能为主,兼有抒情功能,与语言音调结合紧密。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四种唱法及多元化发展研究

(一)戏曲唱法

戏曲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集音乐文学(剧本)、杂技武术、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戏曲是个总称,它包含的剧种繁多。我国是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地方剧种,1956年统计的结果表明,我国的地方戏曲多达360余种。这些戏曲从声腔上基本上可分为高腔、昆腔、梆子腔、皮黄腔四大类。它们音乐旋律的构成不同、语言不同、演唱方法和风格也不同,表演体系也都有着各自的特色。

戏曲唱法是我国民族传统声乐的代表唱法。戏曲教育历史悠久,无论是在唱法、表演方面,还是在教学、理论方面,都早已形成自己完整的形态和艺术规范。戏曲在声乐上的一大贡献是角色行当的划分,相当于欧洲歌剧的声部划分,唱、念、做、打都有十分细致的规范。

“五声”“四呼”“出声”“收字”“气沉丹田”“字正腔圆”等经典之说都是我国戏曲在长期发展中总结出来的有价值的宝贵财富,这也说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早在数百年前,不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理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和很完整的体系。可以说,戏曲艺术是我国声乐艺术的集大成者。

戏曲唱法的发声采用大嗓、小嗓、大小嗓结合等几种声型,唱字讲究“口法”“喷口”,对出字、归韵、收声、五音、四呼、十三辙、四声都有严谨的规定,主张“声要圆熟、腔要彻满”“色泽在唱”等,因而形成了各种润饰、美化唱腔的技巧。各剧种都有独特的韵味。

“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悚然六月寒”“唱者先设身处地,摹仿其人之性情气象……若亲对其人,而忘其为度曲矣”。这些都说明戏曲特别强调唱情,“情”的把握是相当重要的。

戏曲的演唱风格代表了我国深厚、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美学取向。在形体表演上,生、旦、净、丑等各有本行当的手、眼、身、法、步,追求角色神似胜于追求形似,并通过程式性的动作和虚拟的表现手法表演故事。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区分剧种的重要因素。戏曲音乐由歌唱和器乐伴奏两部分组成,源于地方曲调,并继承、融合了民间歌舞的抒情性和说唱音乐的叙事特点。戏剧性的音乐手段,惟妙惟肖的人物性格,内容深刻而富有文采的唱词,以及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故事题材,使戏曲唱腔广泛地流传开来。

京剧中的四大名旦是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尚小云,其他一些优秀的艺术家有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袁世海、周信芳等。其他剧种也有一批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如评剧白玉霜、新凤霞,粤剧的红线女、马师曾,越剧的徐玉兰、王文娟,黄梅戏严凤英、王少舫,川剧的阳友鹤、邓先树,豫剧常香玉、马金凤等。各个剧种的艺术家在艺术上的成就值得我们音乐工作者学习、研究,他们的艺术生涯反映出我国几百年来戏曲发展的历程。

(二)民间唱法

民间唱法也叫原生态唱法。民间唱法包括劳动号子、小调山歌等,我国各民族、各地区都有丰富的民歌,这些民歌各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劳动方式,这些民歌又有各自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如田歌、船歌、渔歌、情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群唱、重唱、一领众合等,从织体上来说可分为单声部、二声部以及多声部民歌等。民歌主要是以口头文学、口头音乐的形式流传下来的,歌手常常自弹自唱,触景生情,即兴成分很多,很多民歌都是在世代的口头传唱中经过不断地加工修饰,才得以发展和定型的。民间唱法声音自然、质朴,紧密结合当地方言语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多数民歌手都有天生的好嗓子,不用经过专门的声乐训练就可以唱。其中很多优秀的民歌手歌喉甜美,吐字亲切自然,有的真声用得多,有的真假声相接或混合使用,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独到的润腔技巧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方法,有丰富的演唱经验,是人民心声的代表,如演唱西藏民歌的才旦卓玛、演唱云南民歌的黄虹、演唱东北民歌的郭颂、演唱湖南民歌的何纪光等。(www.xing528.com)

(三)曲艺唱法

曲艺又叫说唱,是我国古代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用来讲唱传说、历史、故事的艺术体裁,是文学、音乐、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曲艺音乐以叙事功能为主,兼有抒情功能,与语言音调结合紧密。我国各民族以及民族内部各地区语言都不一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说唱音乐就有多种多样的曲调,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我国的曲艺历史十分悠久,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计,我国的曲艺品种有340多种。最早出现的唱本是公元前3世纪荀子的《成相篇》。汉魏有相和歌,唐宋时期有诸宫调、鼓子词、唱赚等曲艺形式,元、明、清又出现了更多的曲种,如词话、陶真、弹词、道情、大鼓、宝卷、琴书、牌子曲等。

自古就有“南有清音,北有大鼓”之说,如我们常说的京韵大鼓、西河大鼓、四川清音、福建南音河南坠子、山东琴书、陕北道情、四川渔鼓等。

曲艺的品种很多,根据语言风格、演唱形式的不同,可将汉族地区的曲艺分为五类:鼓子词类、琴书类、弹词类、渔鼓类、牌子曲类。曲艺一般采用独唱形式,由一个演员陈述故事、介绍环境、渲染气氛,所以曲艺演员比民歌、戏曲演员要求更高,要博学多才。

曲艺从声乐上来讲,说、唱、表演都很重要,曲艺艺术既是音乐艺术又是语言艺术,这是因为曲艺中说与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难以分开。说唱不仅要求每个字的出声、归韵、收声完全准确,有娴熟的唱字技巧,声随字走,字要正、要真,并有崩、打、粘、寸、断的出字功,同时还要求发出的声音优美动听,具有抒情、戏剧性唱腔的功力,能生动地表现出本曲种的韵味,所以我们常以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作为评价曲艺演员的标准。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十分丰富的曲艺说唱,如维吾尔族的热瓦甫弹唱,蒙古族的好来宝,傣族的赞哈,哈萨克族冬不拉弹唱,白族的大本曲,彝族的四弦弹唱,伍族的锣弹唱,苗族的果哈,壮族的唱师、蜂鼓、莫伦,哈尼族的哈巴,朝鲜族的三老人,藏族的热巴,侗族的琵琶歌,达斡尔族的乌春等。这些说唱艺术,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四)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是指以我国艺术院校民族声乐专业为代表的,既不同于民歌、戏曲、说唱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发声方法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

民族唱法的演唱路子宽、适应性强,除了可以演唱民族风格特点很强的歌剧、歌曲以外,还可以演唱艺术歌曲,甚至欧洲歌剧和各国民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