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业经理人属于新型职业农民,是指运营掌握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资本,在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或业主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从中获得佣金或红利的农业技能人才。通过对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学情分析发现,学生全部属于成年人,且正在经营管理农业相关产业,由此可见,对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如果按照全日制在校学生培养,上课时间、地点都很难得到满足。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学习形式自由,学习地点扩大,很好地解决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学习时间、地点等问题。在99名学员中,学生年龄集中在31~45岁,共计61人,占总人数61.6%,其中,家庭农场主33人,占比32.3%;专业大户(种植、养殖)29人,占比29.3%;专业合作社成员15人,占比15.2%;农业企业老板或股东15人,占比15.2%;从事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7人,占比7.1%。学生中有82名学生承包有土地,占总人数82.8%;所有学生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均超过2年,其中2~5年内38人,占比38.3%;6~10年内35人,占比35.4%;10年以上26人,占比26.3%。
可以看出,农业职业经理人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典型代表,具有“职业”的相关特性。首先,“农业职业经理人”既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又受行业的交叉整合的影响,这使得“农业职业经理人”不仅要具备农业生产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经营和管理技能。学生学习动机主要集中在提高技能、增加收入和获得学历三个方面。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有着强烈的热情,但由于所参与的农业生产类型不同,各有侧重点。学生最想通过学历教育学到的知识排在前三位的是农业企业管理知识、种植技术和农产品营销知识。喜欢的学习方式排在前三的分别是现场观摩进行学习、多种方式结合学习,师带徒学习。(www.xing528.com)
基于学院的行业属性,学校与行业协会进行紧密合作。学院已与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蒲江县新型职业农民协会、金堂县三溪镇脐橙产业协会签订了校行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联合培养人才协议书,实施全程联合育人。一是在合作机制上,明确校行双方的责任机制。校行联合培养,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的技能训练,并组织相关考试;行业协会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由行业协会的师傅进行考核,确立育人“双主体”;二是在课程体系上,构建与学徒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重点针对企业岗位设置和人才培养需求,订制开发企业个性化课程和企业实践课程,建设一系列企业教学标准;三是在管理模式上,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建立适应现代学徒制运行的教学管理制度,依据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行共同参与的灵活有效教学管理模式;四是在师资队伍上,组建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实现校内指导教师和行业带徒师傅教学的协作和互补,确立教学“双导师”;五是在培养基地上,确保校内与校外交替进行教学,满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和学徒就业需求;六是在评价机制上,依校行双方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的评价贯通校行,全面体现于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学习和实践环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