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学徒制:师承模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现代学徒制:师承模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是现代学徒制的初衷,而质量的提升依赖于“师承”模式的建立。因此,现代学徒制“师承”模式的构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教学规模,以确保师徒之间的充分互动。现代学徒制下的“师承”模式,既要兼顾师傅与学徒的个性,便于因材施教,又要考虑社会对人才“质”与“量”的需求。“出师”是对人才培养质量把控的关键环节。

现代学徒制:师承模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是现代学徒制的初衷,而质量的提升依赖于“师承”模式的建立。这是现代学徒制对传统学徒制“质量”优势的传承。

“师承”模式较之学校教育制度(班级授课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规模适度,师徒互动充分。有研究发现,师徒之间的互动,通过认知或情感因素会对动作技能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现代学徒制“师承”模式的构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教学规模,以确保师徒之间的充分互动。基于校企双方“共生”型关系,现代学徒制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使师徒关系建立在10人左右的规模上,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数量的需求,又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二是教学方法适宜,个性共性兼顾。在传统的学徒制中,师傅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理论学习,也不受外界干扰和限制,通常从自身的技艺操作入手,形成自己独有的一套教学方法,易于因材施教;学徒通常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就直接开始接触师傅交给的操作性任务。之后,为适应工业化大生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学校开始承担大量的人才培养任务。由此,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广泛应用,在短时间培养出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了当时的社会需求。现代学徒制下的“师承”模式,既要兼顾师傅与学徒的个性,便于因材施教,又要考虑社会对人才“质”与“量”的需求。基于此,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适应“师承”模式的需要,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运用。三是教学评价科学,出师标准严格。“出师”是对人才培养质量把控的关键环节。在传统学徒制中,教学是师傅与学徒个体的事情,因而教学评价主要依靠师傅个体的经验来判断该学徒是否能“出师”,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在学校教育制度的班级授课制模式下,由于人才培养数量大幅提升,对学生的培养不再是由一位“师傅”从头到尾一教到底,而是将对学生的培养内容划分为不同的课程,由不同的老师分别授课。因此,此时的教学评价不可能由一位教师来作统一的评价,而是通过对各自教授的课程的分别评价来整体体现学生的水平。基于校企共商培养方案、共定课程体系、共培师资队伍、共建学习环境、共组订单班级、共施教学过程、共评学生质量、共担教学成本、共享发展成果的现代学徒制发展机制,“师承”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出师),将由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共同来承担,既赋予“师傅”相当的评价权,又符合相应的课程评价标准。(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