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学徒制的模式:理论与实证

现代学徒制的模式:理论与实证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国现代学徒制开展普遍,制度规范,企业参与度高,500人以上的大企业学徒制参与率高达91%。世界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现代学徒制也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尽管各国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双重”身份、“双元”育人、工学交替、实岗培养的内在本质是一致的。英国现代学徒制起源于英国保守党政府1993年的政府预算报告。

现代学徒制的模式:理论与实证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起源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步形成配套的国家制度。目前,大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或正在探索建立适合新时期的现代学徒制系统。德国现代学徒制开展普遍,制度规范,企业参与度高,500人以上的大企业学徒制参与率高达91%。瑞士学徒培训制度完善,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15、16岁),约有2/3的人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其中4/5参加学徒制,剩余1/5进入全日制职业学校。英国把开展现代学徒制作为实施国家技能战略的重要途径,政府的教育战略报告《世界一流学徒制:英国学徒制发展战略》宣布,要让学徒制学习成为16岁以上青年的主流选择。意大利建立了全球教育层次最高的学徒制,以法案形式规定学徒合同同样适用于博士研究生。根据欧盟2012年的报告,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在中等教育层面开展了严格意义现代学徒制的国家有24个,另有14个国家在高等教育层面开展了广泛意义现代学徒制。据统计,在中等教育层次,2009年欧盟共有学徒370万人,另有570万学生在学校主导的工学结合项目中也参加了企业培训,这两类学生的总数约占全部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85.2%,占全部中等教育学生的40.5%。

世界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现代学徒制也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澳大利亚学徒制机制灵活,数量增长快。2011年政府启动“澳大利亚学徒制激励计划改革”,发展高技能型的劳动力市场,支持澳大利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美国以合作教育形式开展学徒制培养,学徒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育人企业学习,学徒有更为宽广的学习与从业选择空间。尽管各国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双重”身份、“双元”育人、工学交替、实岗培养的内在本质是一致的。

1.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模式

随着社会生产对工人素质要求的提高,传统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于是,英国发展出了由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工读交替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英国现代学徒制起源于英国保守党政府1993年的政府预算报告。从那时起,学徒培训就被列入了政府预算,培训经费也有了稳定的保障。由学习与技能委员会及其下设的地方委员会负责本地区学徒制培训的资助,其资助程序是由政府制订预算,各地再根据本地区行业发展情况,制定各自的资金拨付计划。[11]

英国学徒制体系由三个级别组成:中级学徒制(国家职业资格2级)、高级学徒制(国家职业资格3级)和高等学徒制(国家职业资格4级及以上)。学徒培训的依据是国家统一发布的“学徒制框架”。它由英国各行业技能委员会开发,核心内容是学徒需要获得的若干个国家资格证书。与德国及瑞士不同,英国学徒制框架本质上是一种目标-结果导向的管理策略,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校企分工没有限制,培训机构教什么,企业教什么,学徒怎么学,都非常灵活。英国学徒制中,通常是培训机构主动寻找合作企业,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在现行学徒制政策中,培训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学徒制获得国家拨款,因此较为主动。

学徒通常需经过面试确定录用,并签订培训合同。在培训开始后,培训机构与企业按照共同商定的培训计划交替开展教学,通常为每周4天在企业,1天在培训机构。当企业距离培训机构较远时,也会以若干周为单位进行交替。培训机构会安排导师全程跟踪学徒在企业的学习与工作进展,对学徒的考核主要根据学徒在工作现场的表现。专业颁证机构、培训机构,甚至雇主本身,只要通过资格认可,都可以成为评估者。学徒取得学徒制框架里规定的所有资格证书,便成功完成了学徒制。为了帮助英国的小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最近英国还发展了一种新的学徒招募模式—— 学徒制培训中介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徒制培训中介是学徒的雇主,它将学徒分配到合作企业接受学徒培训,并向企业收取一定费用。当企业无法继续雇用学徒时,学徒制培训中介就为学徒寻找新的学徒岗位。[12]

具体而言,整个学徒期一般持续4~5年,第一年学徒工脱产到继续教育学院或“产业训练委员会”的训练中心去学习;在以后的几年中,培训主要在企业内进行,学徒工可利用企业学习日每周一天或两个半天带薪去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也可去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一些“阶段性脱产学习”的部分时间制课程。学徒工完成整个学徒训练计划,并顺利通过相关考核,还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模式

澳大利亚学徒制是沿袭英国模式并逐渐在发展和改革中形成自身特色的。尽管不及德国的规模,但澳大利亚学徒制已经成为传统手艺和现代贸易行业的主要培训方式。

1788年,随着新南威尔士殖民地的建立,学徒制开始进入澳大利亚。19世纪末,这种最终可以为青年人带来社会地位的就业和培训方式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并且在建立联邦制后,国家仍然继续负责规范和管理学徒制。1984年,澳大利亚制定了第一部不同于英国的学徒制法案—— 《1984新南威尔士学徒法案》。几年后,该法案又得到完善,即《1901新南威尔士学徒法案》,其中,许多学徒管理的具体框架至今仍然保留。1996年,随着政府的更替,政府将学徒制和受训生制合并,统一称为“新学徒制”。新学徒制实质是把实践工作与有组织的培训结合起来,颁发广泛认可的学历资格证书。[13]新学徒制包括学徒制和受训生制度两部分。这种培训可以是全日制,也可以是部分时间制。通常以雇主与新学徒之间签订的培训协议为基础,培训协议要走相关的州或领地的培训当局注册。在培训经费上,只要经过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ANTA)认可,任何机构、企业和个人都可承担学徒培训,政府一视同仁地给予经费支持。1998年开始实施的“新学徒制”中,较为突出的、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是,采用培训包的形式,为职业教育和培训项目提供了最基本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行业能力标准、国家资格证书和评估准则三个核心部分,同时也包括辅助性材料,如学习策略、评估材料和职业发展材料。用户选择政策也是澳大利“新学徒制”的特色之一,雇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培训的实践、地点、方式、内容、教师和考试办法等,政府的经费随受训者的人头拨到院校或机构;如果雇主和受训者对院校提供的服务不满意,可以转到其他院校或机构,经费也随之转到新的机构。由此促进了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培训的质量。

3.瑞士的现代学徒制模式

瑞士的职业教育统归联邦政府管理。学徒制必须根据联邦专业教育与技术办公室发布的“职业培训条例”来开展,它不仅规定了教育内容,也规定了职业学校、企业、产业培训中心的分工职责。瑞士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分工是在最高层面进行统一设计的,这点与德国不同,德国的“职业培训条例”只规范企业培训,职业学校的教育内容则由各州政府自行规范。

瑞士现代学徒制在三个场所完成,因此又被称为“三元制”:(1)企业培训。它是瑞士学徒制的重心,约占整个学习时间的 70%以上。(2)职业学校的学习。大多数职业学校由州或市开办,也有部分学校由行业联合会开办。(3)产业培训中心的入门培训。产业培训中心由行业协会开办,属于独立的第三类培训场所,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方式,学习内容为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交替进行,典型做法是学生每周1~2天在职业学校,3~4天在企业接受培训。还有一种模式是学生开始时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然后逐渐减少学习时间,转而以企业培训为主。学徒期满后,学徒要参加一系列的国家考试,以获得联邦职业教育证书(2年制)或文凭(3~4年制)。同时,他们还可获得一份由师傅颁发的学徒工作证明。

4.中国的现代学徒制实践

尽管学校代替企业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体,但是学徒制并未随之在社会现实中消亡,而是以其“内在制度”的优势,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化。例如,2006年江苏太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企业合作,形成了本土化的“定岗双元制”高职学历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6月,新余市委、市政府拟投资60亿元规划建设江西职业教育园区,在园区内构建新余市现代学徒制实验基地;2011年宁波北仑职业高级中学以协议的方式开始试行中职教育学历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广州技师学院与企业合作探索非学历技工培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等。

(1)自下而上的现代学徒制实践。

第一,爱亲学院。无锡商院与北京华恩投资联合成立了爱亲学院。爱亲学院成立的母婴订单班按照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培养人才,学生在订单班学习时即是爱亲的准员工,学生毕业到爱亲工作,由华恩投资按照实际的工龄补发工资缴纳社保,学生在学习期间已经开始计算工龄。并且华恩投资设立奖学金创业金,不仅对优秀的学生提供了帮助,还对毕业后的优秀学子进行创业扶持。这种合作方式加速了为社会、行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进程,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与升级。除了企业提供的支持之外,学徒式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校企共育技能型人才,目前爱亲学院设置的“爱亲班”,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置课程,在学生原有专业课程不变的情况下,增添了企业实训课程。此外,学生在假期内可以自愿就近到华恩投资旗下的爱亲母婴实体店实习。这样通过三年六个假期的循环式实训,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后更好更快地进入岗位工作,并能胜任店长、区域督导等经营管理岗位。[14]

第二,新余试点。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逐渐兴起了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如江西新余市的“新余试点”。[15]

2010年,新余出台了《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希望通过两年的努力,探索建立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实现国家案例的现代学徒制体系,将新余建成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示范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区。在这个方案中,新余勾画了一幅美好的“现代学徒制”画面:一是招生即招工,凡是有职业培训意愿的,都可以进入新余职业院校就读学习。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培养和就业协议,实行订单培养和协议就业,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开始进入企业带薪学徒。二是招工即招生,企业新招收的熟练工人,在进入企业上岗之前,全部安排进入职业院校接受企业文化等岗前培训;招收的非熟练员工,须与员工签订培训合同,并根据员工意愿,选择职业院校就读,修满学分后职业院校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三是上课即上岗,学校实行灵活学分制,进入职业院校的企业员工,不固定学习时间和期限,随到随学,修满学分为合格。学历教育学生,也可以根据企业订单要求,灵活安排学习,传统的寒暑假和双休日作息制度被打破;建立课堂、实训车间和实习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四是毕业即就业,学生在学徒期间,如果学徒和企业双方满意,即可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学徒毕业后即可正式录用为企业员工。

为实现这些美好目标,方案中要求建立一系列保障机制,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和平台建设。如设立处级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制定多种方案,拟分3期投资60亿元建立全省职教园区,还将建立3个关键的职业教育新机制:就业准入机制,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优先录用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人员,无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考试考核机制;激励补偿机制,市政府将每年安排2500多万元奖励现代学徒制成效突出的企业,各项奖励和优惠政策向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倾斜,并对学徒每人每年补助2800元,学生在企业每月还能领到500~800元学徒工资。

新余的现代学徒试点,确实看上去很美,然而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新余现象”面对新产业无能为力。让新余人引以为傲的职业教育在新兴产业面前,显得如此无能为力。“2005年前,新余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大都采用基础教育的模式,课堂上基本全上理论课。有的学校会添置一些实训设备,但远远满足不了产业更新换代的需求;2005年后,新余职业教育的招生量因为各地生源封锁而大量减少,导致职业教育发展滞缓。”此外,新余职业教育长期“两头在外”,即招生在外、就业在外,95%以上的生源都来自外地和毕业去了外地,也使得学校和当地企业用人对接困难。二是“新余现象”面对学生和企业的不同需求无法平衡。

第三,广东试点。2015年9月,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中山中专、中山一职、沙溪理工学院等8所职业院校的10个专业招收首批“现代学徒制”学生近300人。这些学生既有企业员工,也有初高中毕业生,他们需要与学校、企业签订三方合同,并同时具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与传统学徒制和学生不同的是,现代学徒制班里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企业员工,直接参与企业生产,也是学校学生,需要在校学习相应的文化或理论课程。未来,他们将往返于企业与学校之间。其中,中职学校的学生进入二年级后,大多数时间将这样度过:进行“顶岗实习”。而“高职学徒”的学习相对灵活,他们可以先入职再学习,也可以先学习再入职,但无论哪种方式,依然同时具备员工和学生两种身份。

(2)自上而下的现代学徒制实践。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这为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

2014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现代学徒制是企业与学校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有效育人模式,是产教融合的有力载体。其中,核心做法是‘签好两个合同,用好三块资金、解决四个问题’。‘两个合同’分别是学生和企业的劳动合同和学校和企业的校企合作培养合同;‘三块资金’分别是企业依法提取的职工工资总额1.5%~2.5%的教育培训经费、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和免学费资金、国家的就业培训资金;‘四个问题’分别是招工难、用工不稳定、就业工资低和‘80后’‘90后’的人生价值实现等。”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这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召开后出台的第一个制度性配套文件。文件要求各地从四个方面把握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一是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扩大试点院校的招生自主权,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二是引导校企按人才成长规律和岗位需求,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三是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研发和联合建设专业的力度;四是推进校企共建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同时,2014年12月13日教育部有关领导在河北唐山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上表示,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各地要系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并提出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事情:落实好招生招工一体化,明确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明确校企双主体的职责;加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双导师制,明确双导师职责和待遇,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校企共同推进实训设施、数字化资源与信息化平台等资源建设,促进优秀企业文化与职业院校文化互通互融;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完善试点工作的保障机制,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多方参与的激励措施。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2015年起,教育部分三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省市分布情况下表所示:

表1-1 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

续表

(www.xing528.com)

表1-2 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

续表

续表

表1-3 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

续表

表1-4 第一、二、三批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试点单位总数

续表

【注释】

[1]英国培生教育出版有限公司编:《朗文当代英语辞典》.北京:外语与教育研究出版社,2004.

[2]《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1976年)

[3]Harris, William H.&Judith S.Levey.The New Columbia Encyclopedia [M].New York and Lond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5: 128.

[4]Philipp Gonon.Apprenticeship as a model for the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of TVET.//赵志群,Felix Rauner主编.Assuring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ise: Apprenticeship in the Modern Econom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P33.

[5]芮小兰.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8(2).

[6]费查.法兰克福档案(第2卷):245.

[7]袁耀华.新技工培训事业光辉的十年[J].中国劳动,1959(19):23.

[8]袁耀华.新技工培训事业光辉的十年[J].中国劳动,1959(19):22.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编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8:15.

[10]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 兼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3.

[11]张晓明.英国:工读交替的现代学徒制[N].中国社会报,2007-1-15(8).

[12]关晶.现代学徒制何种模式适合我国?.中国教育报[N].2014-10-3.

[13]劳动保障部培就司赴澳考察团.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J].中国培训, 2003.5:48.

[14]吴晓.中国式“现代学徒制”[EB/OL],http://finance.ifeng.com/a/ 20131121/11128154_0.shtml.

[15]李菁莹.现代学徒制“新余试点”看上去很美[N].中国青年报,2011-08-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