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垃圾分类在上海成为一桩具体的日常行为后,日本的垃圾分类成为首先拿来对比的对象。一方面,是日本文化中固有的“分类”传统,也就是对仪式、等级的天然重视;另一方面,日本自古对“清洁”或“净化”极其重视,令人联想起垃圾处理和清洁文化之间的一些关联。
然而,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背后,是日本半个世纪的社会经济进程。这种制度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产物,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抽象问题,只有透过日本的具体社会变化,才能看到其垃圾分类和环保活动的独特性。日本垃圾分类的故事要从日本战后建立的“五五年体制”开始说起。1955年,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为自民党,在选举中占据优势,一举夺魁,连续主导日本政局长达38年。这样的政党格局及后来所形成的经济局面,史称“五五年体制”。
“五五年体制”确立后的主要结果,就是日美同盟的牢不可破,以及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腾飞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日本社会中日常生活的全面西化。对一般市民来说,经济的腾飞刺激了每个人的工作欲望。
而“五五年体制”的另一个结果,就是民主声浪。一系列针对“五五年体制”的抗议运动,进一步激发了民间运动。20世纪60年代的民间运动在国际上形成全面的“合唱”之声,青年亚文化兴起、反战运动等并行而出。人们追随各自的诉求,形成不同的团体,以民主运动的方式全面参与到日本的社会政治中,其中也包括环保组织。
2020年1月,日本横滨某居民区的垃圾放置点,图中为周三收集的塑料瓶、玻璃瓶和铝罐
童菲蔷 拍摄
日本的经济腾飞所付出的代价包括环境方面的损害,而这些损害直接影响到人的日常生活,比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一些地方陆续出现环境污染引发的疾病。因此民间的环保声浪不仅是一种抽象诉求,也成为对日常生活的直接介入方式。
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环境保护已然成为日本市民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主妇阶层由于已具备了非常现代的介入意识,也开始以日常改善的方式表达对环保的诉求。这些诉求指向产品的生产方,包括呼吁消费者运动以及抵制不良商品等,同时也含有对垃圾循环利用的倡议。(www.xing528.com)
大约从这个阶段起,日本的环境保护——或者具体为垃圾的循环利用制度,成为政府和民间组织互动过程的产物,但在1970年后,环境污染依旧在继续。可以说,一边在积极环保,另一边还在积极污染,反而构成某种很现代的“共谋”。
戈登在《日本的起起落落》中这样写道:“事实上,假如环境受损,反而会刺激经济活动,如建造滤水厂或送污染受害者到医院治疗,这些产品与服务又会被看作‘不断增长’的经济的一部分。”
2000年,日本推行《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各种商品包装上的分类标识成为日本垃圾分类最直观的体现。
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可以说是环保问题、民主政治问题,也可以说是日常生活形态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日常美学问题。
撰文 尤雾
参考资料:
[1]尤雾.垃圾再生︱日本垃圾分类缘何而起[EB/OL].[2020-02-15].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8843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