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年间(1573—1619年)
永胜县南片建海河闸,利用源出程海湖的古河道,由清水驿三折而入金沙江,灌溉田亩七十余里(今程海湖、期纳、涛源等乡镇耕地),后雍塞,闸亦久圯。清康熙、雍正年间又重修。据《云南通志》:府南(今永胜南片)田畴咸资其利。
清代时期
康熙初年(约1662年)
永宁府同知住北胜州李成材捐俸率众疏通程海湖南部河口,灌溉永胜南片田地,民间颂为“李公河”。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北胜知州申奇猷捐银重修程海湖闸(即今程海湖南边河口街东边的海河闸),春开夏闭,调节海水,以济下游灌溉,民间颂曰“申公闸”。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www.xing528.com)
程海湖水位再降,无法出流,原有维修海河基金谷石,另拨它用。又因光茅山石壁倒塌雍塞,知府将原由山麓开沟搭枧,长数十里引水之岁修谷三十石,移作三川坝各河道岁修之需。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明代中叶后,程海湖水位逐渐下降,居诸旧县志载:从康熙初年(约1662年)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整一百年时间,曾先后五次疏浚程河引海水灌溉。末期海水不复出流,又在河口村下侧建闸拦蓄引海水。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海水顿涸十余丈,变成封闭型湖泊。
县志记载
县志记载:“俗传,昔本陆地,一姓陈者居之,一久成海,故名。后易陈为程。”又据《新纂云南通志》“金石考”言:“陆沉之说似乎可信,然不知在何时,而明代记录已不能确指其年,则元代之前已为海也。此碑(程海湖渔捞古碑)亦为元前物,碑自水中得之。似乎在李元阳修志(万历四年)前数十年,不知失于何时,而碑文仅提一行,仰尚有详记亦不而知也。”
据永胜县志记载:1515年永胜发生7.5级地震,在震前坝箐河水经清泉鸡鸣山侧伏流入程海湖。大地震后伏流管道逐渐阻塞,后经林绪光疏浚坝箐河将其导入中泥河(原沙河)。从此程海湖失去了白草坪、马场坪一带径流区的补给,入湖补给水量减少。
可以推测,程海湖在1619年之前已演变成半封闭型湖泊。海闸用于“春开夏闭”;后又于1662年“率众疏通程海湖南部河口”;1689年“捐银重修程海湖河”;1735年捐资捐俸建闸竣河“。一致的看法是当时程海湖水位标高应以1540m开始降落,自1762年逐年下降,至1961年1月设立程海湖河口街水位站的200年间,水位下降35.25m,平均每年下降0.176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