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翅膀能完美地适应飞翔,但早期各个过渡阶段的那些动物,今天已经见不到了——它们在器官走向完善的过程中被淘汰了。但我们能从另一类动物身上看到滑翔向 飞翔的过渡。
蝙蝠是这样飞起来的
猫猴(又叫飞狐猴)曾被错误地归入蝙蝠类。它身体两侧的皮膜极宽,从嘴角后面一直延伸到尾部,连带有长爪的四肢也包在皮膜内,皮膜里还有帮助它伸缩的肌肉。
不会飞的狐猴与会飞的猫猴之间, 目前还没找到滑翔构造演变的过渡环节,但可以想象它们曾经存在过,并通过推论得知,每一环节的形成,都像前面所讨论的松鼠演变成鼯鼠那样,经过了类似的相同步骤。另外,猫猴的手指与前臂,因自然选择而大大加长,由皮膜连接,能使它像蝙蝠那样飞翔。有些蝙蝠的翼膜从肩顶一直延伸到尾部,并且包括后腿在内。这种构造明显是为适应滑翔而不是适应飞翔的。这说明蝙蝠在能够飞翔之前,也曾经过滑翔阶段。结合松鼠科与猫猴飞翔器官演变的例子,看来行走演变为飞翔也不是“难于上青天”。
从来没上过树的啄木鸟
啄木鸟一般是攀住树干,用它尖尖的嘴巴,啄进树皮裂缝里,到处找虫子吃的。这通常被看作是自然选择下生物适应环境最显著的例子。可是,在南美的拉普拉塔平原上,那里连一棵树也没有,达尔文却见过一种啄木鸟,从构造、色彩、粗糙的音调以及波状的飞翔上看,与我们常见的啄木鸟血缘关系很密切。这竟是一种从未上过树的啄木鸟!
另外,北美有些啄木鸟主要吃果实,而不是吃虫子。还有些啄木鸟翅膀超长,在飞行中捕捉昆虫,而不是在树皮中捉虫子。(www.xing528.com)
同种生物在不同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只能用自然选择来解释。如果是造物主分别创造的,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最后,我们来看看达尔文是如何化解缺乏过渡类型这一难点的:
●过渡类型的变种,曾经生存在中间地带,后来被自然选择淘汰。
●灭绝了的过渡类型,有些可能被保存为化石,但还没被发现。
●生物构造和生活习性过渡的中间环节,在自然选择使器官走向完善的过程中被淘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