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华语电视媒体在新兴媒体时代的变革与系统阐释

美国华语电视媒体在新兴媒体时代的变革与系统阐释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华语电视媒体在新兴媒体时代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也不乏机遇,毕竟新兴媒体时代的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意味着更多的发展空间。当前,笔者认为,美国华语电视可以在三个方面着重发力。美国华语电视要面向多屏开展推广,为观众构建一个立体的信息传播和节目分发平台。[25]美国华语电视亟须适应新兴媒体的发展,构建新型、多元、立体的播出平台。

美国华语电视媒体在新兴媒体时代的变革与系统阐释

美国华语电视媒体在新兴媒体时代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也不乏机遇,毕竟新兴媒体时代的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意味着更多的发展空间。当前,笔者认为,美国华语电视可以在三个方面着重发力。

1.制作理念的转型在新兴媒体时代,互联网改变了观众的角色,他们在互联网上生产、上传大量的视频或文字信息,这些视频或文字信息经过互联网站的汇聚、推送后,转变为营利资源。新兴媒体环境有利于华语电视媒体改变制作能力不足的问题,此前,美国华语电视业者表示,“海外华语电视规模小,制作节目能力微弱。确切定位就是一转播台。”[22]美国华语电视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华侨华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互动与共享,拓展节目来源。正如海外华语媒体业者所说,“任何一家华文媒体,只要它扎根当地华人社会,认真服务用户,就能生存与发展。”[23]可以说,新兴媒体时代为华语电视媒体扎根社区、服务社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经营模式要变海外华文媒体要走得更远,必须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破除传统媒体必然消亡的魔咒。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24]此外,要注重提升观众服务质量和改进观众沟通方式,尊重他们的主动性和个性化,有针对性地开展节目推广,建立真实和虚拟的“社区”。

3.播出方式要变传统电视台的播出终端主要是电视机,而在新兴媒体环境中,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都成为日益重要的节目播出终端,这些终端和电视机共同构成了“多屏”。美国华语电视要面向多屏开展推广,为观众构建一个立体的信息传播和节目分发平台。例如,美国中文电视和2004年创办的美国中文网秉持“台网融合”的原则,用“互联网+”的思路,让传统的电视新闻借力传播。一些精彩的中国故事,原来在电视上播出,尽管受到观众的喜爱,但是由于地域的限制,影响力有限;而在放到美国中文网上之后,往往能获得广泛转载,扩大影响力。[25]美国华语电视亟须适应新兴媒体的发展,构建新型、多元、立体的播出平台。

【注释】

[1]章新新:《华文媒体200年——薪火传承与时代担当》,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专题报告,2015年8月22日,贵阳

[2]何贻谋:《台湾电视风云录》,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61~263页。

[3]周敏:《美国华人社会的变迁》,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年版,第319页。

[4][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陈亮等译:《传播学概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48页。

[5]何贻谋:《台湾电视风云录》,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57~258页。

[6]何贻谋:《台湾电视风云录》,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57~258页。

[7]彭伟步:《海外华文传媒概论》,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8页。

[8]李雪:《中国民营资本开出收购美国电视台第一大单‘俏佳人’叩开‘山姆大叔’家门》,《北京商报》2009年8月31日,第C08版。

[9]根据笔者在2010年10月对美国翡翠台节目部经理姚志刚的访谈。

[10]赵鸣:《对垒北美》,《对外大传播》1996年第3期,第48~50页。

[11]根据笔者2011年1月对中央电视台海传中心单国光的访谈,他是当年中央电视台赴美三人小组的成员。(www.xing528.com)

[12]赵化勇主编:《中央电视台发展史(1958-1997)》,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第433~435页。

[13]同上,第447~450页。

[14]程曼丽:《海外华文传媒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226页。

[15]美国中文电视网站。

[16]美国翡翠台网站。

[17]根据笔者2008年9月访问多元文化集团华语电视副总裁/总经理滕绍骏滕绍骏。

[18][美]李大玖:《海外华文网络媒体——跨文化语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3页。

[19]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DT时代》,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第22页。

[20]根据笔者2013年7月对加拿大城市电视黄建威的访谈。

[21]匡文波:《新媒体理论与技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页。

[22]根据笔者2013年8月对美国北美卫视李玉冲的访谈。

[23]郭招金:《世界华文媒体200年》,载于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文集编委会:《华文媒体200年——薪火传承与时代担当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文集》,香港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第13页。

[24]郑梅:《讲好《中国故事》——海外华文媒体坚持不懈的努力》,载于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文集编委会:《华文媒体200年——薪火传承与时代担当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文集》,香港: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第32页。

[25]周岳峰:《关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几点思考》,载于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文集编委会:《华文媒体200年——薪火传承与时代担当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文集》,香港: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第3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