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要产生影响,尤其要形成舆论,信息的扩散范围和讨论热烈程度是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主要媒体的传播渠道有关,而讨论热烈程度则与信息分享平台有关。回顾媒体发展历程,传播渠道和分享平台一直是媒体发展的关键因素。几千年来,集市、市场、庙会一直在把人们聚集在一起,人们在这些场所中互相打听消息、交流见面。例如,在中东地区,咖啡馆长期以来是人们交谈和休闲的重要场所。[126]咖啡馆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以英国为例,在咖啡传入并流行之后,它就成为信息分享的重要平台。1664年,英国伦敦面包街的一个咖啡馆得以购买到议会新闻,并由顾客来分摊共享新闻的费用。这一模式随即被普及,但当时的查理二世国王对此颇为忌惮,他认为咖啡馆里传播的信息太多,讨论的主题也太过宽泛松散,导致了“对政府最污秽的非难”。国王遏制咖啡馆作为社交和信息交流平台的意图没有得到实现,而咖啡馆在发挥信息交流和分享功能方面则更进了一步,咖啡馆开始吸引关注特定类型新闻和活动的客户群。到1729年,伦敦已经拥有辉格咖啡馆、托利咖啡馆、文学咖啡馆、时尚咖啡馆、金融咖啡馆、商业咖啡馆等不同主题的咖啡馆,数量共有551家。[127]在此后漫长的社会发展与媒体演变中,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不断丰富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人们讨论新闻的平台也得到了拓展。尤其在互联网普及之后,网络社交媒体在传播信息和分享、讨论信息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正在逐渐改变媒体版图。2015年一项研究发现,网络社交媒体已经取代传统电视媒体成为年轻观众的主要信息来源。2015年6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布了名为《千禧一代与政治新闻》(Millennials Political News)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显示,在使用互联网的“千禧一代”(the Millennial Generation,1981~1996年间出生的人)中,周均通过脸谱网(Facebook)了解政治新闻的比例是61%,通过当地电视频道了解政治新闻的比例是37%;在使用互联网的“X一代”(Generation X,1965~1980年间出生的人)中,51%的人通过脸谱网了解政治新闻,46%的人通过当地电视频道了解政治新闻。
社交媒体更好地满足了人们交流和构建人际关系网络的需要,这也是互联网的本质特征之一。有学者认为,中世纪的信仰来自天启;启蒙运动的信仰来自理性;互联网的信仰来自交互与想法流。[128]基于这一理念,社交媒体完成从所谓“六度分隔”到“三度影响力”的跨越。“六度分隔”理论是匈牙利作家考林西在小说《枷锁》中提出的,小说猜想随着交通与信息技术的进步,现代社会将会逐渐“缩水”,因为人际关系网络密度的增大将会填补地域上的距离。考林西借故事中角色之口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两个完全陌生的个体可以通过不超过5个人产生联系。此后,无数的数学家、社会学家甚至物理学家都对这个假设进行论证,并逐渐形成了“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指的是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因而可以说启示我们和任何一个我们想要打交道的人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六度分隔”虽然可以联系到地球上任何一个你想认识的人,对构建人脉关系意义重担,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弱连接”。“弱连接”意味着你可以认识某个人,但不一定和他成为朋友、建立友谊并且相互影响。在互联网时代,克里斯塔基斯和富勒在其所著《大连接: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一书中,提出了“三度影响力原则”,该原则是基于“强连接”而提出的。简单来说,我们所做或所说的任何事情,都会在社会网络上泛起涟漪,影响我们的朋友(一度)、我们朋友的朋友(二度)甚至我们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三度)。如果超出三度分隔,我们的影响就逐渐消失。反过来,我们也深受三度以内朋友的“链式反应”的影响。[129]可以说,社交媒体在完成从“六度分隔”到“三度影响力”的跨越发挥着关键作用。(www.xing528.com)
对于电视业而言,社交媒体的发展满足了观众“分享”的需求。自古至今,观众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分享,既包括分享信息,也包括分享体会、体验、心情、感受等。媒体使用和信息分享之间一直存在内在关联,只是受制于技术条件和媒体发展水平,分享功能没有能够很好得到发挥。早在1690年9月25日,R·皮尔斯印刷所出版了《国内外公共事件》,报道国外和本地的新闻,有些权威人士认为这是美国第一份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共有四版,但是只印了三面,第四版为空白,读者可以在传阅前将自己知道的新闻写上去。[130]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分享的方式,只是便捷性、有效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网络社交媒体就以一种虚拟的形式成为人们交流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