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肇始于冷战期间,当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出于当时的军事需要,建立了一个电脑互联网络,这个网络就是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之所以建立这个网,是因为美国军方当时的中央控制式系统存在致命缺陷,即只要中央遭袭,则全盘瘫痪。因而,需要探索一种没有中心、不会因为中央破坏而整体崩溃的网络,即分布式网络。最早的阿帕网于1969年在加州大学和斯坦福研究院的4个节点之间正式运行。两年后,有19个节点、30个网点联结了起来。到1973年,阿帕网上的节点已经达到40个。1975年阿帕网交由美国国防通讯署(DCA)管理。20世纪70年代少数军事基地和将近20所大学被连接到阿帕网。阿帕网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分离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脱离阿帕网而成为美国军方自己的军用网(milnet),一部分用于科研教育。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国家科学基金网”,它把业已建立的各超级计算机网络都连接起来,使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们都能协同工作。众多部门都逐渐转移到国家科学基金网。从而使之逐渐取代了阿帕网,成为美国因特网的主干网。[102]在此期间,与互联网发展相关的几个发明为互联网的普及提供了条件。1973年,温顿·塞尔夫(Vinton Cerf)和罗伯特·凯恩(Robert Kahn)发明了TCP和IP这两个操作程序,实现了多台电脑之间的信息交流。同年,法国人弗朗西斯·热尔奈勒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微机“密卡勒”(Le Micral)。1981年,电讯信息处理微机(Minitel)问世。1983年,CA-Audio首次在欧洲出售。1989年,世界网(World Wide Web:www)诞生,这要归功于欧洲原子能研究中心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103]蒂姆·伯纳斯-李用超文本链接(hypertext link)的方式将互联网上的信息联系在一起。万维网建立的信息联系使得人们从任何一个话题切入,都能顺藤摸瓜找到大量的内容,这些内容浩瀚无边如汪洋大海。[104]
20世纪90年代,全球的互联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0年的时候,整个互联网上大约有30万台主机、900个网络联在一起,共同分享各自的成果。互联网进入了一个跨地域、跨行业的超常规发展期。万维网日益普及后,信息查找、网络资源利用等大有改观。此后,随着硬件、软件以及终端的发展,互联网取得了长足发展。以终端为例,根据华为《共建全连接世界白皮书》的数据,到2025年,全球将有1000亿个终端连接,65亿互联网用户使用80亿台智能手机。这表明世界正连接得更紧密。可以预见,互联网仍处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未来我们的生活会因为互联网出现更多的变化,甚至每个细节都会从此不同。正如有人所评论的:“互联网从一开始的工具,慢慢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最后变成了生活本身。”[105](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