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鼓乐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西部乐韵》音乐研究成果

西安鼓乐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西部乐韵》音乐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音乐学理论的核心就是通过音乐事象看研究对象的文化内涵或从文化的视角研究西安鼓乐。对于西安鼓乐而言,它既是具体的中国传统音乐乐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探本穷源——论长安古乐之“古”》[21]一文认为,西安鼓乐是祖祖辈辈长安人汲取古代优秀文化传统精髓,智慧性地创造和发展而成的优秀地方乐种。西安鼓乐就是在众多的庙会民俗中得到传承与弘扬,并深深扎根于民俗活动的文化土壤之中。

西安鼓乐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西部乐韵》音乐研究成果

对于某一个乐种,核心问题离不开对所研究对象的基本认知。面对一个庞大且内涵丰富的乐种体系,其基本认识尤显重要。民族音乐学理论的核心就是通过音乐事象看研究对象的文化内涵或从文化的视角研究西安鼓乐。对于西安鼓乐而言,它既是具体的中国传统音乐乐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表征,也是操纵主体创造、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探本穷源——论长安古乐之“古”》[21]一文认为,西安鼓乐是祖祖辈辈长安人汲取古代优秀文化传统精髓,智慧性地创造和发展而成的优秀地方乐种。它虽接受了古代文化传统的影响,只说明它的源“远”而“古”。它的存活绝不是某一乐种的直传,是有其自身独特的结构原则和规律。《西安鼓乐的文化性质》[22]一文认为,西安鼓乐继承了唐宋以来的音乐传统观念,保存了唐、宋大曲的某些音乐文化特征,西安鼓乐的源头大部分来自民间,后经文人参与编曲、创作、流播于民间并受民间文化的浸润,反映了文人(包括士大夫阶层)和民间音乐家的创作成果和审美观念,是唐、宋、元、明、清历代民间音乐发展演变的产物,承载着文人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双重性质。[23]《西安鼓乐生存环境探析》[24]一文从西安鼓乐生存的自然环境、历史环境、文化环境、音乐环境等几个方面探讨西安鼓乐生存环境,对于消费时代语境下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活动所面临的新的现实问题,从理论研究与现实保护的视域继续传承西安鼓乐,以期实现对西安鼓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陕西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南集贤西村鼓乐社艺人组织谱系考察》[25]一文则通过对长安县(注:长安县应为周至县)南集贤西村鼓乐社进行实地调查和对乐社艺人的深入访谈,从师承关系入手,基于音乐民族志的研究思路,对南集贤西村鼓乐社艺人组织谱系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乐社艺人的文化身份构建。

《传统香火在民间延续——西安鼓乐民间艺人田孝梨访谈录》[26]一文认为,西安鼓乐濒临失传,实质上是鼓乐乐社面临着生存危机,民间艺人传承后继乏人。我们必须承认依靠农耕文明衍生出的传统音乐形式——西安鼓乐,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也会迅速融入其中,吸收多种手段,转换传承方式,吐故纳新。西安鼓乐六大乐社之一的集贤乐社,没有过多的依赖政府、专家学者,而是通过自身的造血功能,在地域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营造传统文化氛围,维系社区文化精神,在生活中传承鼓乐,艰难地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乐社的现代转型、发展之路。(www.xing528.com)

《西安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的现状与变迁》[27]一文则运用民族音乐学观点,把焦点放在一个乐社的文化变迁上,以期揭示一个民间音乐组织50年间经历的风风雨雨,从一个侧面记录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对民间音乐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

《西安鼓乐“西五台庙会”的民俗传承》[28]一文认为,长期以来,鼓乐一直被群众认为是各种民俗活动中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无论是行乐还是坐乐的演奏,都体现出具有民俗行为方式的特性。西安鼓乐就是在众多的庙会民俗中得到传承与弘扬,并深深扎根于民俗活动的文化土壤之中。《庙会民俗中的西安鼓乐的考察及功能分析[29]一文,分析了西安鼓乐的产生与发展与当地的民俗活动密切的血缘关系,从民俗学的视角,结合美学功能论,对西安鼓乐的功能和相关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西安鼓乐的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30]一文认为,西安鼓乐的研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选择从文化人类学和音乐美学的视角,考察西安鼓乐的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利用共时性调查与历时性追溯的方法,对西安鼓乐文化的生存状况作自己的思考,对开拓西安鼓乐的研究领域视角有着积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