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鼓乐的结构特征及王晓平音乐研究

西安鼓乐的结构特征及王晓平音乐研究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谱、调、律、器是研究西安鼓乐本体结构的核心问题,也是前辈学者用力最勤的领域。因此,对西安鼓乐中记译俗字谱应准确、合理。《论“西安鼓乐”之“鼓”》[19]一文对西安鼓乐中“鼓”的种类与特色、渊源与价值、功能与技巧等问题进行阐述,并对鼓的保护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鼓”在西安鼓乐中具有非常突出的灵魂作用和地位,它通过节奏、音色及风格体现着中国民族音乐所传达的民族精神。

西安鼓乐的结构特征及王晓平音乐研究

谱、调、律、器是研究西安鼓乐本体结构的核心问题,也是前辈学者用力最勤的领域。在形态与构成方面:《西安鼓乐中坐乐全套的曲式结构》[11]一文认为,坐乐全套是西安鼓乐中除行乐歌章以外的各种坐乐体裁的乐曲按照一定的程式连接、组合而形成的大型套曲形式,是西安鼓乐演奏形式的主体。今天所能见到的西安鼓乐坐乐全套,是自唐代以来不断发展、变化和积累的结果,是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音乐的背景下,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中孕育形成的独特的音乐结构形式。要指出它与唐宋大曲之间的共性和可能存在的源流关系很容易,例证也很多;但要想举出确实能够证明和肯定二者间具有传承关系的例证则是既少且难。《西安鼓乐的变奏手法》[12]一文认为,我国古老的器乐品种西安鼓乐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其中运用的音乐发展手法非常丰富,如重复、迭奏、变奏、合尾、合头、展衍、对比、再现、循环等。通过对西安鼓乐艺术中加花、移位、换音转调变奏、板式变奏、织体变奏——改变锣鼓旋律部分等几个方面的比较分析,不难看出其音乐发展的多变性和丰富性,这对于进一步触摸这门古老的艺术不无参照意义。

在谱式翻译与解读方面:《关于准确、合理、科学地记译西安鼓乐俗字谱的意见》[13]一文认为,俗字谱是一个民间广为流行的框架谱,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很多细节表现不出来,得靠艺人们的经验和即兴发挥。韵曲又会根据实际情况即兴创造性发挥等等都为记译、韵唱带来不确定性。因此,对西安鼓乐中记译俗字谱应准确、合理。所谓“准确”是指记译的鼓乐曲谱要与鼓乐艺师们的韵曲或演奏的音响效果相符。“合理”是指记译的乐谱,要与我国传统的乐学、律学理论相符。因为传统的乐学、律学理论是我们研究传统音乐的基础和依据。《西安鼓乐记谱法及其读谱研究》[14]认为,从记谱法来看,既无小节线,又无增时线和减时线,但可通过民间艺人的韵曲和实际演奏,再以谱面上的特殊符号的运用,以及实板、虚板、平板、落板等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判断,便可寻觅出西安鼓乐曲谱的特殊性以及构成规律。《西安鼓乐〈雨霖铃〉记谱分析》[15]认为,《雨霖铃》是西安鼓乐的著名乐曲,有局内人所用乐谱流传于世。通过以实际演奏音响的记谱,与当地乐社所传俗字谱的译谱比较,可以看出其间的差异,从而对乐曲分析有所助益。

在乐种学的物质构成中,乐器有着重要地位,演奏形式不同使用的乐器也不尽相同。旋律乐器和打击乐器,分别使用不同的乐谱和配器手法,其演奏技法丰富多彩、新颖独特,形态特征极为鲜明。王晓如在《西安鼓乐锣铰类乐器概述》[16]一文中认为,锣铰类乐器是西安鼓乐节奏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吸收与融合我国各民族与外来乐器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组合乐器。王鹤在《西安鼓乐匀孔笛的历史探析》[17]一文对西安鼓乐中匀孔笛的传承、制作依据、在西安鼓乐中地位进行了梳理。焦杰在《西安鼓乐七音十簧笙的局限及全簧笙运用的趋势》[18]一文认为,西安鼓乐演奏的七音十簧笙,与保存在日本正仓院中的中国唐代吴竹笙的音位正好相符,证实了西安鼓乐笙是由来已久的唐代笙的遗传,七音十簧的西安鼓乐笙是无匀音的,不能吹奏出七声音阶的四种调,作者认为这是由于七音十簧笙缺簧少律及演奏技能衰退,以至于吹奏不出鼓乐谱中的“哼哈”所造成的蜕化现象。作者设计研制出的十七苗全簧笙,解决了演奏西安鼓乐四调的难题,极大地改善了笙在鼓乐演奏中的音响和表演能力,对鼓乐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www.xing528.com)

《论“西安鼓乐”之“鼓”》[19]一文对西安鼓乐中“鼓”的种类与特色、渊源与价值、功能与技巧等问题进行阐述,并对鼓的保护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论鼓在西安鼓乐中的突出作用》[20]一文采用实地考察与现代音乐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鼓”这一传统打击乐器在西安鼓乐中的作用,认为作为我国境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的西安鼓乐,其价值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是屈指可数的。“鼓”在西安鼓乐中具有非常突出的灵魂作用和地位,它通过节奏、音色及风格体现着中国民族音乐所传达的民族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