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乐研究综述》[7]一文全面总结了西安鼓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认为西安鼓乐专题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研究视野和所涉猎的领域也是宽广而丰厚的,无论是在历史学、乐器学和形态学等诸多方面所形成的见识,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这一乐种不无参考意义。但结合当下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发展以及新的研究要求、研究方法来看,西安鼓乐专题研究目前仍有许多有待挖掘之处,如在乐律学、乐谱学、曲词学等方面的研究关注不多,许多研究层面尚未触及,如西安鼓乐社团的社会形态学研究(组织形式、人员结成、生存现状、受众层面等);与民俗关系的研究(朝山进香、祈雨斗乐仪式等);传谱韵曲研究(哼哈、韵曲、骨谱肉腔等);师承关系研究(承传方式、风格流派形成等)以及音乐审美方面的研究等,都需在今后逐步开展。
《西安音乐学院“长安古乐”研究25年》[8]总结道:自1980年以来的25年间的长安古乐研究,西安音乐学院作为一个集音乐教学、音乐创作、音乐科研于一身的学术单位,形成了其不同于一般研究者或学术团体的特点。一是表现在古乐学术的结构性布局上,二是表现在古乐学术思想的开放性上,三是表现在古乐学术的重要课题设置和展开上。并以多形成、多方面的成果,为该乐种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音乐的技术学术、音乐的知识学术、音乐的思想学术三个层面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总结。本文认为:对象存,则学术在;观念存,则立场见;方法存,则见识出。对象、观念、方法三位一体,又有自身特殊性,则“古乐学”作为学科就可以成立,陕西的古乐学者对此有历史的责任!西安音乐学院对此有深度的体认和强烈的追求!
《拓展“西安鼓乐”研究领域的一点思考》[9]西安鼓乐究竟是一个在历史即独立存在的“乐种”,还是学者们依据当下理念所给予的认知?西安鼓乐与鼓吹乐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我们需要宏观把握下的微观、历时与共时相结合地对西安鼓乐进行综合研究。在调整学术理念和拓展知识结构的前提下,认清历史上的乐籍制度对主流音乐文化传承的直接影响,认识到在乐籍禁除之后音乐文化的主脉与民间礼俗相互依附,在社会功能性和实用功能性的作用下由音乐会社和音乐班社共同传承的内在联系。将西安鼓乐放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进行深入研究,将会有助于更深层次地把握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www.xing528.com)
《传统乐种研究的新维度——西安鼓乐研究述略(2009—2013)》[10]一文认为,西安鼓乐研究在众多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研究视野和所涉猎的领域也较为宽广,历史学、乐谱学、乐器学和形态学等诸多方面有所推进。内容上涉及乐人、乐器、乐谱、传承保护等,研究方法上涉及历史学、乐器学和形态学等诸多方面,视角逐渐多样,如对乐社组织形式、人员构成、生存现状、受众层面、民俗关系研究、承传方式谱系以及音乐美学方面的研究等,其中既有个案研究,也有综合研究。西安鼓乐研究目前仍有许多有待挖掘之处,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下,对其的融合、创新与变迁研究,社会学角度研究,美学角度的研究,社会文化学角度的研究,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研究等都需深入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