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紫阳民歌保护与西部乐韵-王晓平音乐研究成果

紫阳民歌保护与西部乐韵-王晓平音乐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指的就是这种传统在特定文化群落和社区所呈现出来的、共同享有的、具有历史承传和族群认同的活的文化形态。中国的传统文化始终处于“弱势群体”,经济发展又是国家的首要目标。紫阳民歌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也显露出以上端倪。因此认为,紫阳民歌的保护与发展,首先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即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而这其中保护传承主体及其文化生态尤显重要。

紫阳民歌保护与西部乐韵-王晓平音乐研究成果

社会发展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文化凝聚力,这种内在的凝聚力来自隐形的文化传统,即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习俗、情趣、人际交流活动的无意识中,一种内在的、稳定的、隐形的传统,我们有时也叫“小传统”或乡民文化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指的就是这种传统在特定文化群落和社区所呈现出

来的、共同享有的、具有历史承传和族群认同的活的文化形态。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6]国务院办公厅也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7]对外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着经济改革的历史机遇。“文革”期间形成的文化断层现象依然没有根本改变,且有继续蔓延之势。中西文化强弱对比明显。中国的传统文化始终处于“弱势群体”,经济发展又是国家的首要目标。现在地方政府似乎更多考虑的是把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产品如何促进经济建设中,以特色文化扩大地区的知名度,吸引投资者和观光者。所提出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口号,强调的就是追求旅游文化效应,然而殊不知如果认识不到位,便会产生挫伤民间文化的根性基础。这样一来,与其说弘扬,还不如说是破坏。例如有些地方为了宣传当地民间文化,“缺乏文化底蕴的造作,得其皮相而失其精神,甚至为引人注目而有意作伪”[8]。或是为了经济利益,满足外来人的猎奇心理,将社会所抛弃的内容重新翻出加以渲染;或是搞大活动、大制作的运作模式,打品牌效应,文化关怀的重心偏向外在的轰动效应,忽视其本质要求和发展目标,导致泡沫艺术和虚假繁荣。紫阳民歌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也显露出以上端倪。笔者自2006年以来,几次去当地调查,已多少有些体会和认识。因此认为,紫阳民歌的保护与发展,首先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即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而这其中保护传承主体及其文化生态尤显重要。(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