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乐韵:王晓平音乐研究文集中区域音乐文化的特质

西部乐韵:王晓平音乐研究文集中区域音乐文化的特质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音乐在一定的空间内体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区域音乐研究必然集中在区域音乐事象之上。纵览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与现实,区域民间音乐的生成与发展所呈现出的复杂性,一是自然环境作用的结果,一是人类文化交流活动的结晶。民俗活动中的音乐事象和音乐事件中的民俗事象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民间文化生活。民间音乐事件中的文化传统是陕南区域文化的内在要素,传统文化形式与内容是陕南区域文化的外在表征。

西部乐韵:王晓平音乐研究文集中区域音乐文化的特质

近几十年,西方民族音乐学方法论兴趣正在逐步转向对“过程”,即对“作为过程的音乐”的研究。民族音乐学的历史研究主要关心口头音乐传统的历史,更多地从社会文化角度去研究音乐历史。目前,国内民族音乐学也已注意到了学科的这一发展动向。“如果说梅利亚姆(Alan Merriam)关于‘声音——行为——概念’的音乐三分模式体现音乐的文化整体观理念,那么,赖斯(Timothy Rice)关于‘历史建构——社会维持——个人创造与体验’的新模式则可以被看作是文化整体观在历史学意义上的扩展,或可以作为音乐动态演化过程的学理性阐释。”[4]梅利亚姆的音乐文化整体观以及赖斯的音乐文化历史观,正是我们研究区域音乐文化动态过程所值得汲取的学科理念和学术营养。民族音乐学家也正是从这样的文化整体观的理念出发,采用了“音乐事象”[5]这一概念的使用,精炼而又丰富,甚为贴切。依笔者理解,即是和音乐有关的方方面面,如果涉及某一文化区域,则可包括音乐类型、音乐主体、音乐事件等诸要素,从另一角度就是乐人、乐社、乐种、乐事等内容。其中音乐类型包括音乐品种、音乐体裁、音乐旋法,具有“形态感”;音乐主体包括操纵音乐的个体、群体,具有“主体感”;音乐事件包括使用音乐的时间和地点,具有“现场感”。如果以一个空间概念——区域作为文化分析单位,区域音乐文化事象则有如下相应概括:

图2 区域音乐本体构成图

1.区域音乐类型(形态感)

音乐作为艺术门类之一,必有其自身内在发展规律,品种、体裁、类型、音阶调式、织体等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事物发展规律,音乐艺术不仅是一个人类文化相互交织的综合呈现,也是一个历经长久积淀的漫长发展过程。跨越地域,音乐文化有许多共同相通的、有章可循的普适性原理,这就是音乐艺术的同一性。然而,由于区域文化受到诸多外部条件和内部自身因素的影响,在其文化特质上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致使各地音乐艺术又有许多文化差异性。区域音乐在一定的空间内体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区域音乐研究必然集中在区域音乐事象之上。这就如同人自身一样,既有人类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如何既能体现音乐艺术的自身规律,又要表现出区域音乐文化作为区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就显得十分重要。陕南戏曲剧种有桄桄戏、端公戏、二黄戏,他们之间的差异,并不体现在剧本、服装、行当不同,而主要表现为唱词、唱腔不同;唱词不同,也不是因为内容不一样,而是因为念词方音不同造成了念白差异。方言的差异是影响戏剧唱词、唱腔发生变异的主导因素。因此,唱腔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各种戏曲都或多或少地掺有当地民歌等其他艺术成分,根据当地民众对民歌的审美趣味不同,以至于影响到这个戏曲剧种的流传范围。既然音乐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后才能有机地统一。(www.xing528.com)

2.区域音乐主体(主体感)

音乐是人精神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民族文化审美习性等因素影响,中国传统音乐发展主要依赖人们的口头传承,“口传心授”是其主要方式。相比较西方的艺术音乐的“书面传承”来讲,根植在两种不同文化生活之中的传承方式显然不是一种文化体系和文化传统。纵览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与现实,区域民间音乐的生成与发展所呈现出的复杂性,一是自然环境作用的结果,一是人类文化交流活动的结晶。只有这样,中国民间音乐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淀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形貌,区域音乐文化才呈现得如此丰富和鲜活。“一种音乐曲目或声腔,如果由彼地域传入此地域,由于彼地域人文环境条件诸如语言、民情风俗、经济状况等,与此地域不同,为其生存和流传,此曲目或声腔也要作一定程度的形态和内容调整,这样才能适应此地域人文环境。其结果也会导致曲目或声腔产生扩散性变异。”[6]所以,虽然,区域音乐文化的创造与传承一时一刻离不开人的作用。“民间音乐生态形貌相关地域范围内的居民,作为这一地域内掌握经济文化活动的主人,又是这些影响和制约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民间音乐生态最终成为何种形貌的中间环节。”[7]陕南汉调二黄由“西皮”和“二黄”的有机结合、离不开早期科班艺人们的贡献;陕南花鼓与湖北、湖南花鼓之间的渊源关系,离不开人口的流动和再创造;陕南渔鼓的音乐风格基本与四川渔鼓相同,离不开民众的传承和发展;陕南孝歌则无论是艺人口头传说还是文献记载均认为是由湖北、四川移民带至陕南等,不仅说明了文化的传播与扩散与人口的流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更说明了陕南区域文化的交融与形成过程中,人占据核心地位。毫无疑问,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

3.区域音乐事件(现场感)

由于民间音乐的本质特征,从萌发至今在民间就拥有广阔的天地。从体力劳作到婚、丧、喜、庆诸种礼俗;从田野山乡庙会到城镇演艺舞台;从农民到市民等社会各个阶层都与民众的现实生活密切相连。所以,民间音乐活动是民众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俗活动中的音乐事象和音乐事件中的民俗事象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民间文化生活。民间音乐是民俗活动的颂歌。它在民俗活动中成长、发展和扩散。民俗活动既是它的载体,又是它的内容。民间音乐事件中的文化传统是陕南区域文化的内在要素,传统文化形式与内容是陕南区域文化的外在表征。一个音乐事件的发生,必定有特定的活动时间和地点,要么以家庭或个人活动为中心,要么就是以集体活动为中心,它不仅是当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源头活水,也是当地人民群众风俗习惯、审美意识的活态再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