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学术意义!西部乐韵:筝艺流派的形成及其发展历程

有学术意义!西部乐韵:筝艺流派的形成及其发展历程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客观因素共同促进筝艺的发展。由此观之,筝艺流派的形成需具备以上四点,才能体现出流派的相对稳定性。总之,筝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复杂过程,筝艺流派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经过孕育、生长,直至开花、结果,这是几千年人民努力的结果,也是客观发展的必然结果!

有学术意义!西部乐韵:筝艺流派的形成及其发展历程

水的行动叫流,水的分流叫派。在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筝派犹如水流分布各地,深深扎根于民族土壤之中。涉及流派,笔者以为,应从横、纵两个方面考虑。横的方面就是“特性”问题,包括内容、本质等,这是流派的关键;纵的方面,即以上所提到的客观环境问题。主客观因素共同促进筝艺的发展。

周亮工在其《书影中》详细记录了公元1506年至1624年间三种不同的筝艺:“明武宗时教坊乐人梁三姑,弹筝独步一时”,她的表演唱词中加有说白,弹时“洪往舒归,鲸骇鸾续,更时闻折柱状,已若风雾烟雨,共冷冷也”。天启间田玉环,筝艺受姑苏、太仓的琵琶和仪征扬州陈隋古调的影响,表演时重于弹奏;刘弱弹筝则干脆唱起甘州、桐城诸歌,“如北风凄劲,戍士秋怀,可谓秦筝慷慨”。纵观筝史,筝从有史料记载就作为秦地的一种伴奏乐器,来表现或粗犷、或凄楚的当地音乐,随后从伴奏中独立出来,独奏、合奏一并发展,进入明清时期,有大量吸收了当地说唱、戏曲音乐,从而地域性加强,以上史实正说明了这一点,这都为筝派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历史上关于筝派的划分,由于理解不同,标准不一。例如,有以筝艺品格分为山林派、江湖派、儒派等;有以用乐谱或体裁分为雅乐派、激烈派等;传统筝乐通常划分南北两派,概言之北派豪放、南派细腻,近数十年来,筝艺多以地域划分,即浙江、河南、山东、潮州、陕西、客家筝派以及蒙古雅托葛、朝鲜伽倻琴等,呈现出“茫茫九派流中国”的局面。这种划分,我觉得较为科学,为什么呢?因为:

(1)每个流派须有自己特有的音乐风格,这是最本质的,这从音阶调式中体现出来。例如,浙江筝派以2 3 5 6 i五声商调式为主,用以突出该流派的音乐特点;而河南流派则以1 2 3 #4 5 6六声音阶为主,常用宫调式;陕西流派以5 6 b7 1 2 3 4为基本音阶,多用徵调式,尤以b7 4两个音,形成特有的音乐风格。

(2)每个流派都要有自己的审美趣味。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熏陶,同一民族、地域、阶层、职业的人有可能形成某种群体性的兴趣和爱好。例如,浙江流派地处江南水乡,所以人民以感情细腻,性格开朗为特征,喜好清秀、活泼的音乐;陕西流派由于人民长年生活在北方高原,无论音乐,还是戏曲,都流露着北方质朴、慷慨的审美标准,所以以“秦声”为依附,多悲壮激昂,用这种审美情绪平衡身心,沟通情感,陶冶性格,筝艺才得以流传。(www.xing528.com)

(3)每个流派都有表现其艺术风格的特有技法。如浙江流派的摇指、快四点、快夹弹、点指、快速点弦、提弦以及左手由单纯伴奏型及为旋律和声,发展到复杂的节奏型及复调;陕西流派的撮、摇结合,大指快速单托以及小三度上滑音等,都是为了表现自己流派的艺术特点。

(4)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曲目和代表性人物,这是流派成熟的标志。浙江流派有来自江南丝竹的《高山流水》《云庆》《四合如意》,又有弦索十三套的《月儿高》《将军令》等曲目,更有王異之等代表人物,使得这一流派欣欣向荣。陕西流派有榆林小曲《柳青娘》《小拜门》,也有根据迷胡曲牌编订的《秦桑曲》《绣金匾》,还有根据西安鼓乐编成的《香山射鼓》,更有周延甲、曲云等代表性人物,使得“秦筝归秦”,再现辉煌。系统的曲目通过典型性的代表人物给予发扬,师承关系又是流派得以延续、发展,这都是流派形成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

由此观之,筝艺流派的形成需具备以上四点,才能体现出流派的相对稳定性。而流派还需有继承性、开拓性、主体性。一个流派的产生,继承是先决条件,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后者博采众长,精益求精,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自己鲜明的个性,流派得以传承和发展。

总之,筝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复杂过程,筝艺流派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经过孕育、生长,直至开花、结果,这是几千年人民努力的结果,也是客观发展的必然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