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拉赫玛尼诺夫《五首幻想小品》的钢琴教学研究

拉赫玛尼诺夫《五首幻想小品》的钢琴教学研究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这些,都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具有如此感人的力量所在。这些不幸和打击不断冲击着年轻的拉赫玛尼诺夫的意志。在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作品中,也可以捕捉到有相似于柴可夫斯基的片段。这也是很多评论家说拉赫玛尼诺夫是柴可夫斯基风格继承者的原因之一。同年在莫斯科首演,并由拉赫玛尼诺夫亲自演奏。这首曲子的主题被后人誉为拉赫玛尼诺夫的“命运主题”。

拉赫玛尼诺夫《五首幻想小品》的钢琴教学研究

(一)背景介绍

拉赫玛尼诺夫是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20世纪世界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他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现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他的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主要作品有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岛”、钟等。拉赫玛尼诺夫力图在音乐中表现一个忠实诚挚的普通人的思想感情,竭力探求让所有的人都易于理解的方式,从这一方面着眼,他可以说是柴科夫斯基的直接继承者。他的音乐时常具有幻想和悲剧性的哀伤等因素,时常留下一种内心悲剧的不可磨灭的痕迹,这样深刻的抒情性和戏剧性也是使他的作品接近于柴科夫斯基的地方。所不同者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内容更加狭窄,往往局限于抒发个人内在的精神体验,但表现得十分动人而富有诗意。他的音乐除了着重体现悲剧的因素之外,有时也以磅礴的力量讴歌幸福、赞颂祖国大自然风貌,精心刻画出一些令人心旷神怡的安谧、宁静的形象。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充满了美妙的旋律,在他的同时代人当中,他是一位天才的旋律作家;他的旋律写作同俄罗斯民歌中的悠缓歌曲保有密切的联系。他的作品还以和声语言和复调手法之丰富见长。所有这些,都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具有如此感人的力量所在。[4]

拉赫玛尼诺夫幼年时期家庭富裕,但是接踵而来的坎坷使原本幸福的家庭遭遇了种种不幸。由于其父亲的挥霍无度,让这个美满的家庭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最终父母因终日争吵而离异,妹妹夭折,姐姐也因为疾病去世,当时12岁的拉赫玛尼诺夫被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家乡,只身前往莫斯科音乐学院求学,因为当时没有安身之地,只能寄宿在老师的家里,自此以后拉赫玛尼诺夫的童年时期就再也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

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以后,由于尚且年少的拉赫玛尼诺夫没有谋生的技能,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障。他甚至没有一个可以倾诉心中委屈的对象,只能写信给他的表妹讲述他的经历。到了1894年他在写给朋友史诺瓦的信中说道:“我没有任何钱去过日子,也没有任何宴会。我无法数着每个小铜板,想着算着每个小铜板这般活着。我绝对需要有那种能忘却生活干扰我,让我操心,或是伤害我的一些琐事的片刻。当一个人得有办法杜绝这些事情。但是我要说什么!我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不够。”[5]在作曲家最应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时候,他不仅不能安心创作,还要被窘迫的生活所折磨……这些不幸和打击不断冲击着年轻的拉赫玛尼诺夫的意志。

因为拉赫玛尼诺夫是茨维列夫的弟子,在机缘巧合之下,他有幸结识了自己崇拜的艺术家柴可夫斯基,而且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柴可夫斯基也十分欣赏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才华,并也一直给予这个年轻人帮助,还为他提供了很多建议和锻炼的机会,在精神上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在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作品中,也可以捕捉到有相似于柴可夫斯基的片段。这也是很多评论家说拉赫玛尼诺夫是柴可夫斯基风格继承者的原因之一。1894年柴可夫斯基的去世对拉赫玛尼诺夫的打击很大,没有柴可夫斯基的鼓励曾让拉赫玛尼诺夫在精神上感到十分失落,同时也缺少了很多安全感,这也导致他不得不独自面对接下来要走的道路。

拉赫玛尼诺夫经历了世界政治的动荡、革命浪潮的起伏,当时知识分子阶层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都遭受着世纪之交所带来的困扰,到处弥漫着一股由于看不清出路而产生的失望、焦躁、颓废和苦闷的情绪。艺术家们对历史的失望、对人性的思考、受到冲击的价值观以及种种不安和苦闷,使得生死悲苦成了哲学文学美术和音乐中的共同主题,导致了这个时期死亡题材在众多文学艺术作品中频繁出现。

(二)演奏与教学分析

1.《悲歌》

这是一首e小调作品,整首曲子充满对逝去的、不可再现的人物事件忧伤的回忆。拉赫玛尼诺夫用小调奠定了全曲悲伤的基调,而且流畅的旋律是这首曲子最大的亮点,因此我们需要从旋律中来分析悲剧性特征是如何体现的。这首曲子用简明的三段体(ABA)进行创作,A段一共有五个长线条的乐句,开头两个半小节的引子,采用较大跨度的琶音音型,随之引出主题旋律。第一句有七个小节,这一句从第一个音g2开始慢慢地向下方二度或三度迂回下行,最后进行到el,整个乐句线条是往下沉,形象地描述了作曲家心情低落以及感伤悲叹之情。第二句一共八个小节,一串三连音上行,又把旋律带到第一句的最高点g2这个音上,但是又马上回到了类似第一句的迂回下行,句尾结束不是单音,而是和声音程,此时的旋律开始加强了感伤悲叹的语气。第三句一共有八个小节,宏观上采用了两个连续较大幅度的上行,而且第二个更甚于第一个,再加上三连音的运用,表达出一种复杂的心情,似乎是挣扎着寻求解脱般的感觉。第四句也是八个小节,这一乐句第一小节的四分休止符,让人不得不深呼吸一口,接着几个强劲的和弦彻底宣泄了情绪,不再沉溺在感伤和悲叹之中,而是对艰辛生活和坎坷命运的呐喊。可是相对于残酷的现实来讲,这种呐喊是苍白无力的。第五句一共有七个小节,五连音和三连音的使用,加上继续的下行,无疑是凌乱而低落心情的真实写照。

2.《升c小调前奏曲》

这首曲子是作于1892年,是拉赫玛尼诺夫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时所作,题献给他的老师阿伦斯基,钢琴独奏曲。同年在莫斯科首演,并由拉赫玛尼诺夫亲自演奏。这首曲子的主题被后人誉为拉赫玛尼诺夫的“命运主题”。

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升c小调,速度徐缓,4/4拍。第一部分的主要主题即所谓的“命运主题”,庄重而有力。以慢板起奏的三个音坚定而沉着,带有宣叙调特点,接着转为行板,在较高的音区发出如众赞歌的乐声。据说这一主题是作者受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钟声的启发而写成的。这一主题确实能够使人联想到悠远的钟声和教堂中此起彼伏的祈祷般的颂歌声,其中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情绪。乐曲的中间部转至关系大调(E大调)上,呈示出抒情性的主题,采用较快的快板,洋溢着幻想般的激情。随后,钢琴又用较强的力度再现开始部分的主要主题,饱满而坚定的音响处理使乐曲显得更为庄重。乐曲最后用渐弱的方式表现钟声随风飘去,渐飘渐远,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3.《旋律》(www.xing528.com)

这首曲子是《五首幻想小品》中的第三首,曲子旋律流畅,很有线条感的一部作品,时而低声吟唱,时而又充满了希望,亦用歌声描绘作曲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小丑

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曲子两极分化表现得特别明显,仿佛要用全身的力气诉说一种悲伤,用力度的强弱,用鲜明的节奏变化加大了作品的特点,引起听众的重视。乐曲一开始就使用非常强的力度记号来渲染,开头就带动了整个人情绪,跟后面的旋律起到了非常强的对比跟情绪反差,力度的突然转换,让情绪的转变更为直观,震撼更大,把整首乐曲情绪的高涨和低落表现得淋漓尽致,ff的强力度带来了强大的震撼,在未完全消除的余音中接入ppp,似有一种绝望的无奈,在出现第二主题的时候力度不宜过强也不宜过轻,情感处理要得当。在这首曲子中有一段下行自然音阶,在极弱的力度下显现出淡淡的忧伤,双手和旋向上行的一部分,音量均匀由强到弱,上行音阶由弱到强像是一种诉说却无从发泄一样。他的旋律很多都是带有复调性的,但是那种复调并不像是巴赫那样的对位工整,而是采用两条以上旋律线条的相结合,这种旋律表现出了一种复杂的情绪,前后有很大的对比性。这首乐曲中有很多重力型节奏,如果节奏不流畅不均匀不仅不能表现出乐曲的情绪反而会使手指肌肉拉紧显得过于夸张。乐曲的高潮采用了跌宕起伏的琶音音型,把小丑失落的情绪更贴切地融入了整首乐曲里面。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层次的进入时间不同,力度不同,音区不同,结合起来形成纵横交错的织体。

5.《小夜曲

《五首幻想小品》中最后一首是浪漫而抒情的《小夜曲》,三段体结构,降b小调。这首曲子不像前奏曲那么深沉激昂,也不想《小丑》那样诙谐戏剧,而是有点类似《无词歌》,更像是一首优美的歌曲。倾诉和幻想式的抒情风格,安静地表达了作曲家因压抑而期待美好爱情生活的愿望。一开始左手低声部深沉的开场白,仿佛是男声深情的宣叙或吟唱,继而几个安静的和弦接替,反复进行了三次,每次男声的宣叙都在逐渐加强语气,由十六分音符变成十六分音符和三连音,再进行到十六分音符加五连音,这种递进关系的进行,无疑加强了抒情与感慨的语气。

中段采用的是圆舞曲的节奏风格,流动而优美。在夜曲里面安排圆舞曲的节奏,也是作曲家展开幻想的美好部分,圆舞曲适合男女青年一起跳舞,年轻的作曲家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也会思念远在家乡的妻子。这一部分左手模仿吉他扫弦式的方式写的伴奏音型,既轻柔、动感又倍感温暖与浪漫。这首细腻婉转的曲子,不仅从听觉上模仿了人声、吉他声、鸟声,还描绘了一幅浪漫而甜美的夜色。作曲家采用降b小调这个带着悲剧色彩的调式,融入他勾画出来的美好意境,恰如其分地表达着他失落忧伤的思念之情,期待爱情的美好心愿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注释】

[1]吴钢.21世纪教育科学系列教材——现代教育评价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罗晓莹.巴赫《意大利协奏曲》分析[J].黄河之声,2009(6):86-87.

[3]吕小白.谈斯卡拉蒂及其奏鸣曲[J].钢琴艺术,1997(2):19-21.

[4]意大利泽齐尼出版公司引进.拉赫玛尼诺夫[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5]夏滟洲.我爱上了我音乐中的忧伤——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音乐[M],陕西人民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