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赫的巴洛克时期作品《意大利协奏曲》的分析

巴赫的巴洛克时期作品《意大利协奏曲》的分析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背景介绍巴赫创作于1735年的《意大利协奏曲》是一首为键盘乐器所写的作品,它是巴赫对维瓦尔第协奏曲的继承和发扬。这部作品在巴赫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巴洛克时期协奏曲创作的一个突破。《意大利协奏曲》按其风格,是“有意大利趣味的协奏曲”,因此了解何为“意大利趣味”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当演奏者对此心领神会了,也就创造出了《意大利协奏曲》的富含“意大利趣味”的精神世界。

巴赫的巴洛克时期作品《意大利协奏曲》的分析

(一)背景介绍

巴赫创作于1735年的《意大利协奏曲》是一首为键盘乐器所写的作品,它是巴赫对维瓦尔第协奏曲的继承和发扬。巴赫一生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这首协奏曲带有意大利音乐风格,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同时巴赫用复调手法创作,使作品显现出跨地域性的风格特点。这部作品在巴赫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巴洛克时期协奏曲创作的一个突破。《意大利协奏曲》有全奏和独奏交替演奏的独特写作形式,以及极富“意大利趣味”的音乐风格。

巴赫一生之中有三个重要的创作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巴赫创作的初期,这个时期是从1708年到1717年,此时巴赫创作的作品的内容主要是大量的管风琴作品;第二个时期是巴赫创作的黄金时期,时间是从1717年到1723年,这个时期巴赫为各钢琴写了很多的作品;第三个时期是从1723年到1750年,这段时期是巴赫创作最长的一个时期,也是巴赫创作作品最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巴赫创作出了合唱经典。这首《意大利协奏曲》便是创作于第三时期,也就是1735年。

《意大利协奏曲》按其风格,是“有意大利趣味的协奏曲”,因此了解何为“意大利趣味”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就要从巴洛克时期意大利的经济讲起,那时意大利的经济和文化都比较发达,人们生气勃勃、处处彰显追求矫饰、崇尚的是华丽的风气。因此,在这种社会风气和物质基础之下,《意大利协奏曲》的“意大利趣味”充满在华丽的全奏与独奏中,贯串在整个旋律华彩里面。这既体现在乐曲本身的风格特点上,也体现在乐曲的可创造空间上。巴赫的作品几乎不怎么标明乐曲的速度、力度以及表情等记号,这就使演奏其作品的人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允许在总体风格的范畴内做出某种创造性的解释,在理解和感觉后富于创造空间,使乐曲本身有着无穷的趣味。

(二)演奏与教学分析(www.xing528.com)

《意大利协奏曲》是一首三乐章形式,为双层键盘而写的协奏曲,不同于寻常意义上的协奏曲,它只通过独奏者在键盘乐器上的演奏展示协奏曲的对抗特征。第一乐章没有明确的速度指示,应该是不太快的快板乐章。第一乐章分为四个部分,主题由建立在F大调的主动和弦上进入,气势雄伟、精神挺拔,表达情感简洁清晰、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一个动力性的全奏。第一乐章是典型的利都奈罗形式,这个最早应用于声乐作品的体裁在维瓦尔第时代成为协奏曲写作的标准模式,在巴赫最著名的勃兰登堡协奏曲中每一首都运用这一形式。这是巴洛克时期利都奈罗曲式的典型范式,同一材料在不同调上不断重现,中间穿插新材料,最后回到主调。在巴洛克协奏曲中,利都奈罗形式几乎贯串每一首协奏曲,利都奈罗又称回归曲式,在整个乐曲中有一个利都奈罗乐段,开头和结尾重复这个段落,中间该乐段会在其他调(近关系调)上反复出现,之间交替部分是插部。在弹奏第一乐章的时候,无论是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交替弹奏,还是被装饰了的主干音的级进过程,特别是全奏与独奏进行强弱对比时,节奏需要严格的始终如一的律动,不能忽快忽慢。演奏者可以通过一些细节上别出心裁的处理来协调节奏。

第二乐章是抒情的慢板,以d小调开始,乐句材料丰富,带有悲剧性色彩,是模仿当时的小提琴协奏曲而创作的。右手旋律发展很即兴化,左手是固定的三度音,全曲由长度大约相等的两个部分组成。在弹奏第二乐章的时候要注意保持气氛上的宁静和旋律上的流动,右手要弹出装饰音丰富的优美歌谣曲调,一般不要有明确的断音,可以模仿小提琴的独奏。

第三乐章是更快的快板,与第一乐章相同,这个乐章也是全奏和独奏乐句的交替,对演奏者来说是一个挑战。第三乐章在节奏上是富于动感的,触键要明确,每一个四分音符都要断开弹奏,强调落键的颗粒性。

巴赫的这首《意大利协奏曲》在乐曲中,强调了全奏和独奏在力度上的对立和音响上的对比,充分表现了协奏而产生的强大的表现力,创造出了运动的、明亮的、富有色彩的音响效果,同时也创造了巴赫音乐非同凡响的魅力。而当演奏者对此心领神会了,也就创造出了《意大利协奏曲》的富含“意大利趣味”的精神世界。[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