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在全国开始试行了指导基础教育音乐课教学的新课程标准,它标志着我国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等音乐教育的办学思想、教育目标、课程模式、教学内容等也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而钢琴教育在改革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社会需求和新时期音乐教育发展形势的问题。
针对这一系列情况,传统考评方法所突显的核心问题是“只见分数不见能力”,而单一考核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状况,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评价方法,而应通过严密的考察、论证、研究,逐步建立一套适用于地方院校钢琴教学的考评体系。[2]
(一)统一教学标准
为了改变钢琴教学的随意性和自由状态,必须制定一套系统明确的教学标准。近些年,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入校学生钢琴水平的差距逐渐拉大。其中,一部分是有一定钢琴基础并有多年业余学习经历的学生,他们能够熟练弹奏车尔尼740、肖邦的练习曲以及贝多芬、李斯特等作曲家的大型乐曲,但业余学习造成的学习方法的不规范需要及时更正,学习内容的单一性需要进一步得到充实;另一部分则是学习钢琴的时间很短,因声乐成绩突出而被录取的学生,他们有些甚至连五线谱都不能流畅地阅读,钢琴学习须从头开始。因此,对于两类不同的学生,需要有不同的要求来规范他们的学习,即制定不同的学习标准,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以使学生在大学有限的时间里学到应学的东西。
(二)改变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
学习弹琴不只是学习弹奏技术,也不是为了去炫耀技巧,教师和社会文艺工作者也不需要这样的技术。而更需要的是学习如何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需要学会通过自己的弹奏来表达内心的感情以及思想,能更好地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传递我们的音乐心声。这种教学理念慢慢根植人心,在教学中,关键问题是让人们如何去学会放松,如何去用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能否表现好音乐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学会放松,放松是“重力弹奏法”的关键,不光手臂和身体要放松,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也要松弛,这样弹奏时动作才能协调一致,避免一切多余的动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力透指尖发出柔美圆润、饱满、结实有弹性的声音,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才能全面地表现音乐之美。这种教学方法的主旨对音乐审美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提高了学生的鉴别能力与视听能力,对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注重基础性教学
由于教学改革的推进,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大大增加,生源质量有所下降,而对一些音乐的敏感度较差,学习音乐的能力、音乐感觉、音乐理解力等方面相当欠缺的学生,应牢固地做好基础教学,避免急于拔高。对其视谱、钢琴演奏的基础技术技巧、对乐曲的了解与理解等方面多下功夫。视奏练习也是钢琴学习的难点。教学中很少有针对视奏的课程设置和具体目标要求,从而造成了学生视奏能力差的状态,我们的许多毕业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低下造成了教学工作和艺术实践的不便和遗憾。在教学中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视奏训练,尽可能多安排学生浏览作品,扩大音乐视野。
(四)研究性学习在钢琴教育中的运用
研究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颠覆,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正是培养新型人才的方向和要求。作为新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对于钢琴选修生教学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地方高校钢琴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以学生的独立性、探索性学习为根本,培养自主研究、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掌握钢琴作品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有能力运用所学音乐知识对钢琴乐曲进行技术处理和音乐处理,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自我实践的能力。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就在于如何教会学生独立学习。(www.xing528.com)
(五)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心理学对能力的解释是:“凡是人在完成活动的可能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性,它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音乐的学习确需一定的天赋,更需要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就高师音乐教学而言,演唱、演奏是音乐的二度创作过程,必然涉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在学习中不动脑、只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授以至于在毕业后仅会弹奏几首曲子,缺乏继续学习能力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在解决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二度创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突破钢琴课程学时以及自身弹奏水平所带来的限制,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对钢琴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底蕴,提高艺术修养。
(六)考试评分的改革
完善的技巧课评价方式,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以前,钢琴考试沿用的是大多高校钢琴专业评价技巧课最常用的方法是:依据表演者的总体演奏,通过各个考官给出的整体成绩相加,除以考官人数得出平均分。这种凭借经验印象给出一个笼统总分的评分方式,难免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为了改善这种评分机制的模糊性,建议将以后的钢琴考试采用“评分表格制”来进行打分,意在将表演成果科学地拆分成可评价的具体内容,把原有的不可评价因素转化为各种可评价的因素来细化评分标准,这种表格式打分方式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还可发现弹奏者所取得的进步和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教师、学生、教学机构调整学习策略,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目的。
(七)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育专业最终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而并不是培养专业的钢琴演奏家,因此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学能力包括一定的音乐教育理论修养、音乐教学实践操作能力、音乐教学研究能力、音乐教学管理能力等。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会如何“教”,才能为今后从事基层的音乐普及和义务教育,以及业余钢琴的基础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八)加入时期性考试的改革
以前一直沿用传统的钢琴期末考试,一试定乾坤,而忽略学生形成性时期的评价、学生的知识结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等问题。因此应该对这种考评办法进行改革,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综合考核。考核评估是为了更好地督促教学、深化教学,通过考核使学生建立综合立体的知识结构,培养学习兴趣,快乐的学习,建立自信心,同时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手段,端正教学态度,增强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师个人业务素质。因此,除了期末考试以外,还应对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定期的钢琴随堂考试,每学期至少一次以上,考试内容为钢琴视奏、钢琴伴奏、钢琴表演等方面的综合考试,其后将随堂考试的分数记录在案,占期末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而期末考试的成绩所占比例为百分之七十,再将两个成绩相加得出本学期的综合评定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