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理解与乐句分析方法研究

音乐理解与乐句分析方法研究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想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必须从理解乐句入手,并通过反复认真地读谱、分析表现符号、音乐语气等来理解音乐表现的意义,最终像给文章划分句子一样划小音乐的乐句;乐句与作品的关系就好比血液与人体的关系,乐句的划分与表现应根据作品的内容来处理,应有其自身内在的逻辑性。在古典时期及以后各个时期的钢琴作品中,均可以见到这种音乐织体。主调织体型一般常以下列形式出现。这首前奏曲是用和弦织体型写成。

音乐理解与乐句分析方法研究

乐句是构成一首乐曲的一个具有特性的基本结构单位。要想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必须从理解乐句入手,并通过反复认真地读谱、分析表现符号、音乐语气等来理解音乐表现的意义,最终像给文章划分句子一样划小音乐的乐句;乐句与作品的关系就好比血液与人体的关系,乐句的划分与表现应根据作品的内容来处理,应有其自身内在的逻辑性。而关于乐句的处理,朱工一先生在他的论著中曾有这样的描述——力求做到“有整体感”,即“渐强不能饱和,饱和的话就没有起伏了。没有第一句的收尾也就显示不出第二句的开始”。“而乐曲的大段落更要注意句法,一定要有变化,否则会显得太长。”但上述对于乐句的划分与文章的句子划分仍有所不同,对乐句的理解相对来说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概念,它没有唯一性,也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对错,而是依据个人审美取向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这也正是音乐艺术的魅力之所在。如果旋律中有重复音、重复句、模进乐句,我们弹奏时就必须根据乐曲的情绪发展及要求做出各种变化,否则就会显得笨拙、枯燥、平淡而累赘。在一些乐句中的重复音如果处理巧妙,就可使音乐产生美妙的效果。例如门德尔松的《威尼斯船歌》,该旋律中连续出现了六个音,第一个是陈述。第二、第三个是发展,第四个是延续,第五个是前后小句的“桥梁”,第六个是后小句的起音。如果在弹奏力度上一个个同音往上推并在第四个音前做出小呼吸再渐强,就会使这段如歌的旋律演奏得十分浪漫、迷人。重复句一般可根据乐段的情绪变化发展做出强或弱(或相反)的力度和音色变化,使相同的句子(或音型)产生不同的色彩。这样的句型在海顿莫扎特奏鸣曲作品中较为常见。模进乐句广泛见于各个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它是加强乐句“语气”使音乐伸缩变化的常用手法。上行模进乐句多用于情绪上涨时,这时弹奏力度应层层递增;下行模进乐句则多见于音乐情绪转落和收尾,此时弹奏力度则应层层递减;在重复乐句中,有时为了强调其中某句的语气,可把中间某个重复句型处理成弱,后一句再出来就会给人以新鲜感,以加深印象。这些变化绝不能公式化地套用,而应根据作品的内涵及演奏者的正确理解去做出变化,使演奏效果更为自然而丰满。织体是钢琴作品中声部的组合方式,它不但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流派和不同作曲家的风格,而且与钢琴的演奏技巧有着密切的关系。对钢琴织体特征的了解与分析,无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钢琴音乐作品,提高演奏技巧。钢琴音乐织体有着各种组织形式,常见的几种钢琴织体音型的特点及其弹奏技巧如下。

(一)单声部织体型

单声部织体是没有伴奏或不带其他声部的旋律进行。在主调音乐中,常常作为经过形式引出下面新的段落或作为特定表情,并采用单手旋律、八度等,以使音乐表达简洁。在模仿的复调音乐中,常在开头陈述主题,强调主题的性质,以使主题更加突出。例如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BWV884,此曲主题性格鲜明,由分解和弦构成,性格明确,这些分解和弦也构成了整个乐曲的主要部分,乐曲开始由右手奏出主题旋律,弹奏时要求指尖集中、灵敏、有弹性,以表现出轻快活泼的主题性格。

(二)主调织体型

主调织体型在钢琴音乐中,采用最为普遍。在古典时期及以后各个时期的钢琴作品中,均可以见到这种音乐织体。主调音乐织体是主旋律部分与伴奏相结合,一般可分为三个基本音响层次:旋律、衬托声部、低音进行。在织体的三个层次中,旋律是主要层次;衬托声部起衬托作用,它与主旋律共同构成一个层次,为旋律增加和声浓度与色彩;或为独立的织体层次,是主旋律的和声背景。低音进行是和声的基础声部,用以烘托各种气氛,刻画各种性格和表现各种感情。主调织体型一般常以下列形式出现。

1.和弦织体型

和弦织体型的特点是将一些音的和声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其外声部起着和声进行的旋律作用,而中声部则起着帮助把和弦联系起来,同时又依照上声部的进行以相应的音来填充,常用来表现庄严、宏伟、悲壮、哀怨或强有力等情绪。例如,肖邦的《前奏曲》Op.28,No.20。这首前奏曲是用和弦织体型写成。乐曲由丰厚的和弦缓慢、沉重地奏出哀伤而严肃的主题,恰似一首葬礼进行曲。乐曲一开始应弹得强有力,以突出和弦的效果,和弦的弹奏应结实而不噪,附点节奏要清楚,高声部要稍加强调,第5小节中声部的旋律不能忽视,重复5~8小节的9~12小节,力度变得更弱,在疲惫无力的情绪中进入结尾。学生弹奏此曲容易犯的毛病是和弦的连续弹奏声音不连贯;由于旋律音(高声部)是用右手弱指(第五指)弹,旋律不容易突出。应注意和弦的弹奏方法,使用整个手臂力量把琴键按到底,弹奏和弦的手指不离开琴键,要一直保持手指碰在琴键表面上的感觉,然后再“送”下去。这样,和弦就能连贯而圆滑地弹出。弹奏时,还应注意踏板的运用,每个和弦都需换一次踏板。弹出后面一个和弦后,立刻将踏板放掉,然后马上又用新的踏板来加强这一和弦,以此类推。

2.节奏型织体

节奏型织体是指和弦的整体或一部分,按一定节奏型形式出现。这种音乐织体的特点,是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相结合(旋律与伴奏),在伴奏声部中,一般又可以产生低音与内声部的分层,形成一般结构常见的“三个音响层次”,即旋律、低音和中声部。在主调音乐织体中,除了采用这种常见的分层外,有时也采用二层次结构,做到主次分明,使音乐在清晰的织体结构中进行。例如,肖邦的《前奏曲》Op.28,No.4这首乐曲采用两个层次结构,右手旋律与左手和弦伴奏背景(主旋律及低音与中声部结合在一起)。高音部旋律在缓慢而均匀的和弦节奏音型背景中奏出,具有清晰的两层音响结构层次。和弦不断变化、反复,并采用半音阶下行的和声进行,衬托出抽泣、哀痛、忧伤的旋律背景,而长音与大跳表现出悲痛和忧郁的心情。学生弹奏时,容易出现左手和弦模糊不清,特别是低音进行(和声半音阶下行)不够清楚;和弦容易弹得较重,干扰了旋律的进行。因此,弹奏时右手旋律要充分表现出歌唱性,手腕要放松,下键要有准备,手指不应抬高,把琴键按到底,使发出的声音结实而饱满,但又柔和。连续的左手和弦要弹得平稳、均匀。低音要清楚,中声部要清晰,并注意半音阶的进行,要使其中和声的进行产生色彩变化的感觉。最后三个和弦要弹得轻而有深度,缓慢、深沉,声音丰满。

3.主调音乐中的综合、多层次织体

这种织体,根据各声部的不同作用,在三个基本层次的中声部中又可分为两个层次,同时衬托旋律,以得到更丰富的音响效果。例如,贺绿汀摇篮曲》这段音乐通过优美、动听而朴实的曲调,描绘出一位慈祥的母亲在摇篮边,一手摇着摇篮,一手轻轻地拍着孩子,并轻轻地哼着催眠曲的情景。音乐的织体结构在旋律、低音外,中声部又分出两个层次。弹奏时应处理好这两个层次的关系,要有主次。左手带有流动性的分解和弦,这个层次要“捎带”出来,清晰、流动地弹出(但音量不能超过旋律)。而右手主旋律下方的和弦,这个层次要柔弱,只起衬托作用。这样,避免因相互干扰而造成中声部的杂乱效果,以使旋律、低音、中声部(两个层次)的四个音响层次清晰。旋律弹奏轻而美,但声音不飘,力量应控制好,左手低音清晰。由于是多层次,学生弹奏时常常层次不清,特别是左手旋律下方的和弦弹得较重,干扰了旋律的进行,是应避免的。

4.节奏音型中低音远距离跳进(www.xing528.com)

有些乐曲织体将旋律与伴奏相结合,在伴奏声部中低音又单独分出一个层次,使整个织体构成三个音响层次。例如,肖邦《A小调圆舞曲》旋律优美,左手变化不大,但和声效果较丰满,进行平稳,低音做四度、五度及三度进行,以强调和声的进行与和声功能作用。学生常犯的毛病是:容易忽视低音,弹奏不够清楚,这是应当避免的。右手弹奏时要用手腕带,使旋律弹得圆滑而连贯,做好句子的“呼吸”,多次反复的旋律部分要有变化,两手的强弱对比要安排得合理,突出旋律;左手低音要交代清楚、明显,整个音响的三个层次要分明。踏板应每小节换一次,一、二拍踩,第三拍放。有三连音句子的地方只在第一拍时踩。

5.半分解和弦音型织体

半分解和弦音型织体是主调音乐中又一种织体形式。它是把和弦分解成短小的和声性音型。虽然低音和音型结合紧密,但仍要把低音清晰地弹出。分解型音型就是建立在这个低音基础上。例如,门德尔松《无词歌》Op.30,No.6。此曲犹如一首没有歌词的歌。左手以半分解和弦音型模仿小船的节奏,右手奏出了威尼斯歌唱风格的旋律,旋律起伏而富于表情,中段好像加入二重唱,两个声部不断向上发展,情绪达到高潮。经过两小节长颤音和下行音阶式的进行再现前面一段的曲调,然后进入结尾。左手要弹得连贯、流畅。和声不能混浊不清,低音要清晰地弹出来。右手旋律要弹得饱满、柔和,富于表情。

6.分解和弦织体型

分解和弦织体是将纵的和弦音按一定的节奏先后出现。它可以由纯和弦分解构成,也可以在其中加进和弦外音构成。它的特点是上下起伏,流动性强,节奏紧凑、轻巧。因为是流动性,加进和弦外音后又具有旋律性因素,增添华彩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每一起伏的音组中的最低音,就是整个和声的低音。所以整个伴奏部分,实际上是在一个层次中含有多层次的声部进行。例如,菲德尔《夜曲》乐曲开始,左手伴奏部分以起伏、流动的分解和弦型构成,像小溪的流水。在这个背景上衬托出圆润、柔情如歌的旋律。弹奏时左手不可太“吵”。分解和弦的低音很重要,要弹得有起伏,不呆板,与右手旋律默契配合,表现出安静、优美的歌唱性旋律。学生弹奏时,切忌左手分解和弦弹得缺乏流动感,听起来死板、不流畅。

7.主、复调混合织体型

主、复调混合织体是在主调音乐中加入复调手法。利用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对比来塑造音乐形象。例如,贝多芬《奏鸣曲》Op.13,在回旋主题第一次再现后,出现了用对位手法写成的另一主题。先由二分音符平稳进行开始,然后出现了四分音符,给人以平静、柔和的感觉,与前面富于动态的音乐情绪形成对比。弹奏时采用圆滑奏,使声音圆润而柔和。

(三)复调织体型

复调音乐作为一种风格,为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中最为普遍采用的一种织体形式,巴赫的作品体现最为充分。复调织体型每一个声部一般都具有同等的表现意义。如它是以声部间的和声而存在,不是以和弦方式存在,一般常用模仿复调和对比复调。模仿复调是同一旋律在不同声部中依次出现;对比复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对比声部在和谐的织体中的结合。但它们在旋律和节奏上都有独立性,而节奏上的独立性尤为重要。例如巴赫的《二部创意曲》No.8,就是用模仿的对位手法写成。由于复调音乐是多声部,在弹奏复调音乐时,不仅要在纵向上使各声部协调一致,而更重要的是从横向上使声部的旋律相互交织在一起,以造成音乐的交错、起伏及各自独立的节奏特征,使二声部或三声部的音响层次能清晰地表现出来。接着我们以《二部创意曲》No.1为例,说明复调音乐弹奏应注意的问题。这首乐曲以模仿和对比的手法写成,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1~7小节,第二段7~15小节,第三段15~22小节。主题由第1小节第一拍弱起到第三拍的第一个八分音符弹出,接着主题在低音部进行模仿,从第3小节开始,右手主题以反向进行出现,反复四次并加以展开,结束在属调上。第二段以同样方式往下进行,使音乐得以发展,更富于活力。第三段主题不断以同向、反向模进,音乐逐渐趋于平静;主题短小,平静而流畅。应注意到主题都是以弱音位置开始,弹奏时要有弱起呼吸感觉,即第一音不能弹强。可以看出,在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作品中,装饰音运用较广泛,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于弥补当时古钢琴制造结构上的不完善,使音乐更富于华丽和活力。弹奏装饰音时,应把它融合在旋律之中,第一个音要在拍子上。弹奏此曲时,采用连奏的弹奏方法,使音乐保持自然、流畅,八度跳跃的地方可采用断奏,力度上要有所控制,f和P的幅度要适度,听起来自然、严谨而富于逻辑性的弹奏,才是巴赫作品中应强调的。

三部创意曲是弹奏三个声部,有三层音响结构,以巴赫《三部创意曲》No.1为例,一般高声部由右手弹奏,低声部由左手弹奏,而中声部左、右手交替分担弹奏。虽然是由两手交替弹奏,但要使人听起来像是一只手在弹奏,使声部音乐保持连贯、流畅。由于一只手要弹奏两个声部,遇到某一个声部该拖长时,常常因为只注意另一声部,而把该拖长的音给切断了(手指离开琴键);这是学生在弹琴时经常容易犯的毛病,弹奏时绝不能疏忽,不然就失去弹奏三声部的意义。另外还应注意,在主题出现时要稍稍强调一下,各声部要自然流畅,要将三个声部的音响层次弹得清晰,不混浊。以上根据钢琴音乐中的各种音型和织体写作手法,对织体进行基本分类。不同织体写法必然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作曲家的风格和个性,并由此带来演奏手法上的不同。在钢琴教学中,教育者应注意分析钢琴音乐的织体,培养学生的织体观念,从分析、理解作品的织体入手,全面掌握作品的风格,充分发挥钢琴艺术的表现力。只有理解和掌握了钢琴作品的织体结构,并用熟练的技巧有层次地弹奏出来,才能将乐曲表达完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