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时期,也是钢琴教学内容不断被充实的时代,是世纪钢琴艺术教育的里程碑。钢琴的控制有精细要求和技巧的“重量学派”理论被钢琴教育界所接纳,生理解剖学的角度来探索和研究演奏技术的“生理学派”,拉近了钢琴教学与生理科学之间的距离,莱默等人又将生理学的研究模式的理论摆脱,从而推进钢琴教学逐渐向全面发展,演奏心理学与技术风格之间关系的“心理学派”理论,是钢琴教学向新方向发展的指向标。这个时期的钢琴音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并且流行着不同的弹奏方法。许多钢琴家广泛吸收和借鉴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使钢琴教学理论研究开始走向了科学化的道路,逐步构建了科学化的钢琴教学研究体系。20世纪西方钢琴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钢琴教学研究成为独立的学科,打破了钢琴理论范畴的局面。钢琴演奏的生理学研究成果在众多研究成果中是通过实验完成,这样为钢琴教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生理学派”与“心理学派”引起了钢琴教育家对演奏技术与心理调控之间关系的关注。其二,奠定了钢琴演奏技术的规范坐标,使传统的高抬指触键方法得到了基本改善。钢琴音乐进入20世纪以来,在钢琴教学理论研究的创新上都是围绕着触键问题展开的,在手指触键观念上超越了传统观念,奠定了现代钢琴演奏技术的基础。
在20世纪初期,人们意识到传统的演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钢琴演奏技术的需要,钢琴教学理论开始广泛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在人体生理学和医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也使得钢琴家可以在生理解剖学的角度来研究钢琴演奏技法。曾有多位钢琴家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经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以及严密的科学实验,并且通过研究取得了很多令人信服的成果,为钢琴教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上半叶,钢琴教学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断沿着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前进,随着钢琴研究的发展,传统钢琴弹奏法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长期发展以来的种种弊端迫切需要一套新的钢琴演奏理论体系来改进和完善钢琴教学工作。正是基于这种钢琴发展的需要,钢琴教育家门开始对19世纪的传统教学思想提出质疑。比如他们曾提出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能否不只靠通过大量时间进行纯机械性的技术训练,就可以实现提高技术能力;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对教师的弹奏模仿来获得音乐表现上的传情达意,或者只靠个人天赋和乐感来心领神会等。(www.xing528.com)
20世纪下半叶,从教材改革入手来进行教学,打破过去单纯从五指练习起步的传统模式,人们逐渐意识到乐感、乐智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越来越多的钢琴教育家开始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了编订和改革幼儿钢琴教材上。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和钢琴教学研究的发展,世界各国开始出现大量内容新颖、通俗易懂的儿童钢琴读物,并且钢琴教育家门也开始在教学手段上进行各种尝试和改进。虽然在20世纪下半叶钢琴教育家们通过各种努力把钢琴教学理念和教材改革的研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理论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并未产生预期中的效果,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陈旧封闭式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模式仍然有很多钢琴教学单位在使用。很多学习钢琴的学生半途而废,甚至出现了学生习琴多年却不懂得自己如何去学会一首乐曲的荒唐现象。至于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也只属于那些被冠以天才神童之名的少数人,学琴者“习琴不入乐,动手不动心”者亦不乏其数。[4]
这种现象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意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的钢琴教育家们首先发出声音,并指出其严重性以后,人们才开始意识到教师的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在对学生教育方面比教材更加重要。美国钢琴教育家麦克斯·堪普曾提出观点:钢琴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协调脑、耳、身、心,而节奏则起着统摄协调的决定性作用。[5]这些观点完全顺应了当代钢琴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思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