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境教育:学科情境课程的核心作用

情境教育:学科情境课程的核心作用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具体实施的主体领域。学科情境课程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结合起来,不仅弥补了杜威所提出的“活动课程”缺乏系统性的缺陷;而且由于儿童的活动推进教学过程,加深了儿童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在这样的学科情境课程中,儿童的情感与认知,情绪与行为,是作为统一的整体,儿童是作为健全而完整的个体发展着的。

情境教育:学科情境课程的核心作用

多少年来,学科课程是作为传授系统知识的功能存在的,因此,传统的学科课程,单纯地传授知识,以所谓“学问为中心”,注重认知的发展,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又强化了学科课程传授知识,注重分数的偏向,从而使学科课程陷入越来越狭小的学校深院中。

面对许多触目惊心的事实,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在学科课程中.在每个老师的心目中,首先应该看到的是四五十个生龙活虎般的、有情有意、蕴藏着潜能的、活动着的儿童。儿童与成人所不同的就是儿童比成人具有更大的可塑性,更真挚的情感,更充满生气。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素质、个性发展的根基。面对这样的儿童,服务于这样的学习活动主体,绝不可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根据我们国家的培养目标要求儿童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那么,这样的培养目标如何通过学科课程去体现呢?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具体实施的主体领域。在实现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说首当其冲的,是学科课程的改革。

感悟时代的要求,我们加速了学科情境课程的开发。学科情境课程从儿童出发,把他们带入优化的情境中,使他们在暗示、移情、角色、心理场“力”的作用下,伴随着情感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主动地活动起来,进行感知的活动、语言的活动、思维的活动、触摸、模仿、操作等身体的活动,加上通过图画、音乐戏剧创设情境,于是又有了包括唱歌、跳舞、表演等在内的艺术的活动。可以说没有儿童的活动,就谈不上儿童主动地参与,更谈不上儿童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课程论”就强调“要使活动的训练跟认识活动结合起来”,“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进行实际活动”。杜威的活动课程论更突出了活动在儿童获取经验中的重要地位。在优化学科情境中,儿童是作为完全的人、整体的人存在而活动着的。所以学科情境课程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特点营造、渲染一种优美的、智慧的、儿童感到特别亲切、贴近的富有情绪的氛围,让儿童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学科情境课程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结合起来,不仅弥补了杜威所提出的“活动课程”缺乏系统性的缺陷;而且由于儿童的活动推进教学过程,加深了儿童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在热烈的学习情绪中,让儿童去感受,去探究,去体验,去发现,去表达。有了这一系列的活动,儿童才能主动地学习,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动角色。

学科情境课程,把儿童主动参与具体化为在优化的情境中产生动机,充分感受,主动探究,情感体验,表演体验,判断正误,模拟操作,语言表述等。学科情境课程中儿童的活动仍保持着学科特点,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乃至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都起源于人的活动。是人的活动才产生了语言文字和数学;又是人的活动,推动、发展、完善了语言文字和数学。事实上,“人正是在活动的时候,才进行思考、赋予情感、作出判断的”(钟启泉:《现代课程论》159页)。既然如此,在儿童学习语文数学时就不应切断源泉,远离生活,而应与生活相通,与周围世界相联。例如语文教学就有观察活动,体验活动,表演活动,语言表述活动;而数学教学则有观察活动,探究活动,搬动、比划、拼结、测量等一系列的操作计算活动。而这些活动,在情境课程中带有生活演示、扮演角色、模拟操作的情趣,这就使学科课程中的活动,更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反之,如果儿童丧失了学习的热忱与喜悦,单纯地停留在符号上,就不可能开展活动。(www.xing528.com)

我们常常根据课文内容和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儿童担当向往角色,以及儿童最喜爱的童话角色。对这些角色儿童都特别钟情。角色的出现使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让他们以一个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或朗读复述,或报告见闻,或演示操作,或描画表演,或主持裁决,让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儿童在情感的趋动下,主动投入的那种“力”,几乎是无法遏制的。为了体现所学知识、所悟道理的可操作性、实际应用性,常常创设某一职业范围的工作情境,让学生扮演测量员、统计员,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数据,或让学生扮演裁判员、营业员、邮递员这些现实生活中的角色等等,进行应用性操作,其效果可谓“百闻不如一做”。儿童产生顿悟,求知欲得到满足,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实践表明,学科情境课程中儿童的一系列活动,为学科教学增添了活力,使教学化“难”为“易”,变“单调”为“多彩”。

儿童在优化的情境中活动起来,儿童的活动又丰富了情境。客观环境与主体活动的充分的和谐协同,使儿童全身心地沉浸其中,通过自身的感悟、操作、体验、陶冶、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样的学科情境课程中,儿童的情感与认知,情绪与行为,是作为统一的整体,儿童是作为健全而完整的个体发展着的。

经历了这种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融合的过程,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感受,可以捉摸,可以应用。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如此延续、反复、深化,儿童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及理智情感,也随之受到了很好的陶冶。就在这一课又一课的活动中,学习成为儿童主观需求,主动的学习又带来成功的喜悦,产生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如此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刚步入世界的儿童,那么纯净的心灵,那么丰富的情感,那么迫切的求知欲,在学科情境课程中活动着,每日、每课受到这样的熏陶,便不难为培养良好素质的人才全面地打好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