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西古渡口:黄河疑兵木罂缶瓦渡河战,吴王渡成战场

山西古渡口:黄河疑兵木罂缶瓦渡河战,吴王渡成战场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瓦渡军,袭安邑。韩信声东击西,用木罂缶瓦渡河直捣安邑。据历史地理学家考证,当年韩信木罂缶瓦渡河袭魏,上岸点并不止吴王渡一个,从军事常识来判断,吴王古渡也难以承接如此重大的战例。据说,那是一种近似于瓮或罐的渡河器材。最后,敌我双方全部阵亡。吴王村守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事之一。

山西古渡口:黄河疑兵木罂缶瓦渡河战,吴王渡成战场

吴王渡头的吴王村迎面扑入眼帘的时候,风景一下子显得格外突兀,突兀得让人措手不及。

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古寨村落。吴王村寨墙高筑,敌楼危耸,它静静地沉入西沉太阳逆光之中。敌楼下方是一块匾额,“吴王古渡”几个锤金大字不时闪耀出一种神秘的光泽。

沿黄河一路走来,与长城揖别进入中游纵深地带之后,这样的古寨子实在是寥若晨星,尤其是在晋南地区,这样大型的堡寨似乎已经绝迹。显然,寨子的建立更多是出于军事防御的考虑。让人吃惊的是,吴王村只有东头一条路与外界交通,寨子的四周是十多米宽,十多米深的壕堑。深沟壕堑已经让上千年的雨水侵蚀得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看不出当初这条包围村落的防御带到底是出自人工还是天然冲刷而成。它的形势险要、防御严密却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无疑是一座孤寨。

斜阳下的吴王渡头

请教韩振远,果然。他说,原来寨子的东门有一道吊桥,吊桥一收,鸟雀都难以进出。吊桥在那里悬挂了不知道多少个春秋,一直到建国后,才在东门外填出一条狭窄小道与外界相通。

说来话长。

当年陈胜吴广起兵反秦,天下云集响应。魏国后裔魏王豹与魏王咎招集旧部起兵晋南,未久,魏咎被杀,魏豹接替兄长职位,定都平阳。魏王豹先弃楚投汉,后来见刘邦在鼓城郊外打了大败仗,死伤无数,连老婆和父亲都搭上了。他托词老父亲病重,回平阳视亲,接着又背汉和楚。他渡河回乡之后,积极备战,“盛兵蒲板”,“塞临晋”,封锁沿河渡口,企图据险扼要,负隅抵抗,自以为胜券在握的这位豹先生断然拒绝了刘邦的劝降。但他这样做,只是给所向披靡的韩大将军又一次大显身手的机会。

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瓦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韩信声东击西,用木罂缶瓦渡河直捣安邑。传说,当年韩信大将军麾下兵士就是从吴王渡泅水上岸的。那一年的八月,吴王古渡东岸秋风萧瑟,平静的河面奇兵突现,顿时间杀声震天,旌旗蔽日,吴王寨的守军还没明白过味来,汉军已经像潮水一样漫将过来,抵抗显然徒劳,魏王军士当下丢盔卸甲溃不成军。(www.xing528.com)

历史地理学家考证,当年韩信木罂缶瓦渡河袭魏,上岸点并不止吴王渡一个,从军事常识来判断,吴王古渡也难以承接如此重大的战例。但是,老百姓却愿意将二千多年前惨烈的战争地点固定在吴王古渡,这里肯定有着解不开的历史情结。

吴王古寨

吴王村外的田野里,老乡还会给你指点说,这里曾是点将台,那里曾为练兵场,关于战争的设施星罗棋布围绕在吴王村四周,尽管在今天它们不过是一两堆隆起的土封,但是两军对垒严阵以待的气氛还是被渲染到了极致。吴王古寨实在是矗立在河东大地上一座关于战争的碑铭。

当年韩信麾下将士所使用的木罂缶瓦到底是怎样一种渡河工具?今天实在难以想像它的样子了。据说,那是一种近似于瓮或罐的渡河器材。不论是怎样的一种工具,人们在战争结束后两千多年还仍然将这种器具与那场战争牢不可分地联系起来,光大的不正是一种斗智斗勇的结果吗?

然而,真正的战争远不是遗落在人类记忆里那样充满传奇与机巧,那是力量的拼比,是刀剑的欢歌,是硝烟飘飞,是血流成河。

1938年,山西全境失守,吴王村成为中国守军退守黄河的最后一个堡垒,中国守军背对黄河,准备破釜沉舟迎击企图渡河西进的日寇。从3月6日开始,日军不断派出小股部队进袭吴王村,都被中国守军和村民击退;5月5日,日军二十余人被全部击毙;5月10日,恼羞成怒的日军纠集一千余人强攻吴王,遭到中国守军伏击,在吴王村的古代壕堑里丢下六百多具尸体仓皇逃窜;8 月10 日,日军经过修整,组织两千余众向吴王村扑来,在中国守军和村民的抵抗之下,强攻三个小时寸功未建,最后趁着夜色发动袭击,激战一昼夜,村里村外尸横遍野,殷红的血染红了吴王村的寨墙,又顺着村西头的古渡寨门,一直流到黄河里。

最后,敌我双方全部阵亡。吴王村守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事之一。

吴王古渡头的吴王古寨饮着血雨,沐着腥风,迎来了两千多年之后的斜阳西下,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那样伫立在黄土塬上,惯看秋月春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