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资料里介绍,黄河出喇嘛湾受吕梁山阻挡而南折,是为晋陕峡谷或秦晋峡谷之开端。这命名方式可能有其地理学的考虑,但从历史地理和行政地理的角度看,这种命名肯定是一个错误,至少,欠妥。
长城从偏关县老牛湾开始与黄河会合,迤逦百里,并肩而行,一直到河曲县的石梯子村才挥泪揖别。长城在这里断然掉头向东南方向折回,直扑宁武关而去,而黄河有长城的壮行,绕过几个滩头,收编接纳几条细碎支流之后,打点行装,抖擞精神,在河曲县禹庙村再一次进入群峰耸峙的峡谷地带。河这边,是地老天荒的黄土高原,河那边则是民歌悠扬的陕北腹地。
晋陕峡谷由此开始,这一峡谷被称为天桥峡。
在这晋陕峡谷开始的地方,不足一百公里的河道上下,长城的隘口营堡与黄河渡口犬牙交错,明代就分布着大小渡口十七处之多;清代初叶,康熙帝西进平叛葛尔丹,曾两次驻跸黄河左岸,大兵则在这一带渡口渡河。到清朝中叶,天桥峡上下的渡口更是达到三十多处。
今天,这些渡口大都废弃,沿黄河走上好长一段路程,才能看见一两只小船落寞地漂荡在黄河岸边,但这并不影响对古渡往昔景象的怀想。新开的河保公路紧贴天桥峡岸边的崖壁,悬崖耸峙,巍然危然。过去由河曲到保德要行进八十公里的路程,现在只需要二十多公里。更为特殊的是,这二十多公里的峡谷之中,竟然连通着五座桥梁,镶嵌着两座县城。
由古渡丛集到桥梁密布,肯定是一种特别的象征意味。
河曲县禹庙村以下,第一道桥梁是西气东送跨河管道桥,系斜拉式吊桥,银亮的管道正在将来自陕北地下的天然气源源不断输送到东部地区。(www.xing528.com)
第二道,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天桥水电站,它是黄河中游继三门峡大坝之后的第二大坝。
第三道,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黄河公路大桥,也是继黄河禹门口公路大桥之后第二座公路大桥。
第四道、第五道,则是建于21世纪初的新公路大桥和跨河铁路大桥。
两座县城隔着黄河两岸凝目相望,是山西省的保德县和陕西省的府谷县。
五座大桥,两座县城,足以使天桥峡谷与众不同。现代化建筑如此咄咄逼人,只能让人对往昔的怀想更为浓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