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林回:舍玉逃难,真情之见

林回:舍玉逃难,真情之见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朝时,有一个诸侯国灭亡了,亡国的难民中有个叫林回的,他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玉璧,却背负着婴儿逃难。用金钱利欲结成的关系是暂时的,不能经受患难的考验,而患难才能见真情。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王被杀死,国家没有了君主。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可见交到真朋友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林回:舍玉逃难,真情之见

周朝时,有一个诸侯国灭亡了,亡国的难民中有个叫林回的,他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玉璧,却背负着婴儿逃难。难民中有人不理解林回的选择:“你这样做是为了金钱吗?如果是为了金钱,一个婴孩能值几个钱?”又有人问:“你不害怕受拖累吗?带着一个吃奶的婴儿逃难,给你添的麻烦简直说不完。国难当头,你真不明白抛弃千金之玉,而背上婴儿这个包袱的压力有多大吗?”

林回背着孩子说:“我和那块宝玉是以利益相结合的,我和这婴儿却是以天性相结合的。和金钱、利欲结合在一起的关系,遇到天灾人祸时便会互相抛弃;和天性结合在一起的关系,遇到患难便会相依为命。互相抛弃与互相依存,实在是相去十万八千里啊!”

用金钱利欲结成的关系是暂时的,不能经受患难的考验,而患难才能见真情。

管仲鲍叔牙都是颍上人,他俩年轻时就成为好朋友。他们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毫不计较,因为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参军,冲锋时跑得很慢,撤退时跑得很快,大家都笑话他是懦夫,只有鲍叔牙理解他,知道他之所以不敢拼命,是因为家有老母无人照料。管仲被俘投降,大家都笑话他贪生怕死,只有鲍叔牙理解他,知道他是想为天下做大事而不羞于小节。管仲感叹地说:“生养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当时齐国朝政很乱,王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王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王子小白。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王被杀死,国家没有了君主。王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都急忙动身赶往齐国,想抢夺王位。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王,就朝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的挂钩上,没有伤到小白。后来,小白当上了国王,历史上称为“齐桓公”。(www.xing528.com)

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丞相的能力。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之后齐桓公被鲍叔牙说服,把管仲接回齐国当丞相,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

管仲病危时,齐桓公向他征询谁可继任宰相一职,问他鲍叔牙行不行,管仲一口否定说:“鲍叔牙最大的毛病就是人品太好、太清廉了,当宰相的人必须能包容一切,包括一些肮脏的东西,叔牙不合适。”事后鲍叔牙知道了,心里非常高兴,他觉得管仲懂他,了解他。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了解、彼此信任、危难中不离不弃的关系。

有的朋友只是在一起吃喝玩乐,能同甘,不能共苦;有的朋友虽远隔千山万水,但喜怒哀乐还是与他紧紧相牵。“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是令人羡慕的真心相交的三个朋友,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可以同生共死。相反的例子,“贼友”在身边则是躲不过的祸。庞涓和孙膑本是同窗,但是为了权势,庞涓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骨。韩非李斯原来都是荀况的学生,李斯也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韩非。当韩非到秦国寻求发展的时候,李斯怕他抢了自己的位置,于是诬陷韩非,将其扔进监狱,然后又逼他自杀。可见交到真朋友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真正的好朋友,是相聚时不必去高档饭店,在家炒两个小菜,泡一壶茶水,也能乐开怀;真正的好朋友,是不必日日通电话,但有困难时一招即来;真正的好朋友,是成功时能为你鼓掌,但提醒你戒骄戒躁。不用日日相守,但在心里,你会对自己说,有好朋友,是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