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心相印的朋友:庄子《站在人生边上》中的知音友谊

心心相印的朋友:庄子《站在人生边上》中的知音友谊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朋友,但真正能与你精神相通的朋友却凤毛麟角。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钟子期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心心相印、志趣相投的朋友之间的友谊。二十世纪上半叶,同为大学者的陈寅恪与梁启超,堪称“君子之交”、惺惺相惜的典范。梁启超和陈寅恪的友谊,也永远地写在了现代学术史上。

心心相印的朋友:庄子《站在人生边上》中的知音友谊

朋友就像是镜子,可以正衣冠,可以知得失。但镜子也有不同,有的镜子大,可以照全身;有的镜子小,只能看眉眼;更有些哈哈镜,会扭曲我们的形象。大镜子可以令我们了解整体搭配是否合适,小镜子则方便我们随时检点,至于哈哈镜,除了逗人一笑就毫无用处了。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朋友,但真正能与你精神相通的朋友却凤毛麟角。

这让我们想起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曾担任晋国的上大夫。他弹起琴来,犹如仙乐飘飘。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一直认为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停在山边避雨。俞伯牙望着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取出随身带的瑶琴,对眼前的高山流水,尽兴地弹奏起来。俞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琴弦一下断了。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俞伯牙走出船舱,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砍柴人。(www.xing528.com)

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子,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打柴人的回答一点儿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这个人就是钟子期。钟子期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俞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俞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又赞,“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俞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钟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琴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两人由此成了莫逆之交,并相约第二年再来此地相会。谁知后来钟子期突染重病而亡。第二年,俞伯牙如期赴约,得知子期病故,顿觉五雷轰顶,当即来到钟子期的坟头,哭诉知音难觅之情。随后,他再一次弹起了《高山》《流水》之曲。弹罢,他挑断琴弦,长叹了一声,把珍贵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再也没有弹过琴。由此,便诞生了一段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动人故事。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心心相印、志趣相投的朋友之间的友谊

二十世纪上半叶,同为大学者的陈寅恪梁启超,堪称“君子之交”、惺惺相惜的典范。被称为“活字典”“活辞书”的陈寅恪,学贯中西,却没获得过任何学位。直到1925年,他也没有任何著作问世。当时,梁启超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应聘清华大学国学院,曹云祥因其没有学位和著作不想要。梁启超生气地对曹校长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好吧,你不请,就让他在国外被别人请吧!”接着梁启超又指出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等几位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崇,曹听后立即决定聘用他前来任导师。就这样,陈寅恪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一道,成为清华国学院公认的“四大导师”。梁启超和陈寅恪的友谊,也永远地写在了现代学术史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