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庄子》是极难读懂的,难读的原因在于意在言外;而庄子常常用最“平常”的话,来表达最“非常”的意思,这无疑使难读的《庄子》更加难读。比如,“吾”“我”同样是第一人称代词,但是庄子却说:“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吾”、“我”在一般语境下都是可以替换使用的,但如果细加分辨,也可以发现用法上的一些小差别,“吾”既指“我、我的”,也指“我们、我们的”;而“我”只作自称代词,指“我,我的”。庄子用这两个几乎相同的人称代词标示了“人”的不同存在状态:“吾”是自由的,吾之所以能够自由,就在于它丢掉了世俗的、日常的“我”。这里丧失的“我”,是偏执的我,是违反了天道的我。这个“我”是一切冲突甚至罪恶的根源。因为有了“我”就有了你、有了他,有了分别。人人都为“我”,争执、私欲就产生了,整日里患得患失,如何安宁呢?
庄子是第一个将生命意识引入哲学思考,并以此为哲学主题的哲学家。“生命”是人存在的根本。人可以有种种欲望、理想、追求,可以腰缠万贯、妻妾成群,可以权倾朝野、万人景仰,可以流芳千古,光耀门庭。但是光阴如梭,人生几何?尽管人生短促,但在名利的诱惑面前,人们往往不惜伤生求取,乃至于置生命于不顾。所以,庄子提出“吾丧我”——人要把现实世界中充满功利心的“我”忘掉,进入“无我”的境界,心灵才能真正获得逍遥!《庄子·齐物论》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达到如此境界的隐者——南郭子綦的形象。
一天,南郭子綦坐在案几旁,呆呆地,好像丧失了魂魄,只留下了一具躯壳。这一情景引起侍立在一旁的学生颜成子游的注意。学生大惑不解,不禁问道:“先生,您这是什么样子啊?”南郭子綦说:“这就是心与自然浑然为一,忘掉了自己的存在。如果连自身的存在都忘掉了,身外之事,天下烦恼,还有什么忘不掉的呢?”
苏轼《临江仙》云:“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对于人类来说,蚂蚁的忙碌和争斗是渺小的;对于宇宙来说,人类的喜怒哀乐同样也是渺小的。现代社会逐渐分化为两个极端,一端是不甘于困窘的贫穷者,另一端是厌倦了金钱又不断聚积财富的富有者。贫者消极、富者颓废,人们都找不到回归精神家园的道路。人们之所以处于这样的状态,就是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都把自己看作主体,这种自我意识是一切祸害的根源。只有消除了自我意识,人们之间的冲突才能消失。(www.xing528.com)
男女恋人分手后,常常会不自觉地产生这样的想法:“我真的不甘心输给他,我一定要过得比他好!”发誓要比对方过得好,只不过是要证明对方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如果放不下这种比较之心,证明你还没有从对方的影子里走出来。如果一直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哪里还会有幸福呢?生活的目的就是幸福,烦恼、占有、过度的表扬、已逝的爱情,不妨都“放下”。幸福其实很简单!
佛经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有一老一小两个和尚外出化缘,遇到一个女子,在河边踟蹰不前。老和尚上前问道:“施主可有难处?”那女子皱眉道:“这河水深浅不知,奴家欲去对岸而不得,师父可能帮我?”老和尚就背起这女子,涉水而过。过了半天,小和尚不解地问道:“师父,我们是出家人,你刚才却背了那女子,这如何使得?”老和尚头也不回地往前走,说:“什么女子?我早就‘放下’了,为何你还没有‘放下’呢?”
人世的烦恼,都是源于我们心里的放不下,或爱情,或名利,或金钱……由此可见,幸福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个人体悟。一个富翁,可能无聊空虚得直叹“穷得只剩下钱了”;一个春风得意、八面玲珑的人却直喊“活得好累”;一个情场高手,整日里依红偎翠,也会叫嚷“烦死了,别理我”!这些人的生活都有幸福的环境,却不一定有幸福的感受。只要放下俗世“我”的占有之心、功利之念,烦恼就会远离我们。无论是财富的诱惑、情感的纠葛、名利的嘉许、忧愁的缠绕、愤怒的挂心,统统都放下吧。只有放下,才能幸福、快乐。
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学会放下,本身就是一种明智。人生短暂,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比,世间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禄皆为短暂的一瞬。背着包袱走一生会很辛苦,懂得放下才有快乐。而我们更该看开:一切功名成败都将离我们而去,我们不过是人世间的一个匆匆过客。抓住最本质的东西才最重要。学学庄子,忘了凡俗的自己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