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语言文字真实表达人的思想,消除误会

庄子:语言文字真实表达人的思想,消除误会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言文字如果能如实地表达人的思想,那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误会了。有人听了之后又传出去说,“丁家凿井,挖出一个人”。事情经过传播往往失去最初的面貌,盲目接受只能混淆视听,所以我们不能轻信传言,一定要用事实去检验,用调查去验证,用分析推理去区别。所以,庄子说他一辈子没有说过一句话,是让我们忘记语言的技巧,而用心去领会自然之美、宇宙之大,人生如春夏秋冬。真正的“道”是无法用语言来传达的。

庄子:语言文字真实表达人的思想,消除误会

世界上最高深的道理,如同人的最深厚的情感一样,语言文字是无法表达的,不管中文、英文、法文、日文……都没有办法表达。尼采就曾说过:“语言文字只是为凡庸的事物而设。”所以“开口便俗”;歌德也曾断言:“事物的真实性质非笔舌所能传达!”

语言文字如果能如实地表达人的思想,那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误会了。有一个传话游戏,十人一组,第一个人手里拿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句话,他把这句话背下来,传话给第二个人,再依次传递下去,最后一个人再把这句话说出来时,已经严重走样儿了,常常会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吕氏春秋·察传》讲了一个古代版的传话故事:

宋国有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井,为了灌溉和饮水的需要,常常派出一个人到外面打水。等到他家凿了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凿井得了一个人力。”有人听了之后又传出去说,“丁家凿井,挖出一个人”。宋国人都这样说,就传到了国君的耳朵里。国君也很好奇,就派人去问丁家是怎么回事,丁家回答说,“是得一个人使唤,不是在井中挖到一个人。”

丁家人凿了井之后,不用再派人外出汲水,多了一个人力干活,所以很高兴地对别人说:“吾家穿井得一人。”如果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和因果关系,就知道这只是一句普通的家常话。但是,经过口耳相传、捕风捉影之后,就变成了“丁家从井底挖出一个人来”,家常话就变成传奇了。

事情经过传播往往失去最初的面貌,盲目接受只能混淆视听,所以我们不能轻信传言,一定要用事实去检验,用调查去验证,用分析推理去区别。像宋国国君一样,听到“穿井得人”的神奇传言便直接问于丁氏,自然会得到真相,也就不会闹笑话了。(www.xing528.com)

对待传闻和不合理的事情要根据常情常理进行分析,或者像宋国国君一样直接问丁氏,进行实地调查,否则就容易受蒙蔽。

说话的目的是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看法、主张,说话要讲究艺术,虽然表达的内容很重要,但是时机不对也不会有好的结果。《论语》中说,孔子说话总是先看准时机,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听他讲话。那么,相反,如果时机不对而多嘴多舌,就会让人讥笑。

大自然赋予我们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这是否是在暗示我们,只要说出知道的一半就够了?倘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少说多听,这世界也许就会减少很多误解与纷争。所以,庄子说他一辈子没有说过一句话,是让我们忘记语言的技巧,而用心去领会自然之美、宇宙之大,人生春夏秋冬。真正的“道”是无法用语言来传达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