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可概括为:“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及体力测验),按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即为运动处方”。
2.分类
运动处方按应用的目的和对象可分为三类:
(1)竞技训练运动处方:运动员根据运动处方进行科学训练,以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
(2)预防保健运动处方:健康人和中老年人进行运动处方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3)临床治疗运动处方:对成人病的患者应用运动处方,以治疗疾病、提高康复医疗效果。
3.内容
一个比较全面完整的运动处方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运动目的。依性别、年龄、职业、爱好和身体健康状况各有不同。目的有:强身保健、防治疾病、健美减肥、消遣娱乐及提高运动成绩等。
(2)运动项目。为了增强、改善心血管系统及代谢功能,防治冠心病、肥胖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可练习耐力项目(有氧训练),如步行、健身跑、骑自行车、游泳、划船、登山、上下楼梯、跳绳等。为了调节情绪,消除疲劳,防治高血压、神经衰弱等,可选择运动量较小的练习,如气功、太极拳、散步、放松操、保健按摩等。为了治疗某些疾病和进行功能训练,可选择医疗体操,如肺气肿、支气管炎应做专门的呼吸体操,内脏下垂应进行腹肌锻炼,肢体骨折后应进行功能训练,截瘫病人要进行轮椅训练,截肢病人应进行假肢训练等。
(3)运动强度。运动强度、运动时间、频率是组成运动量的三要素,其中运动强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它是能否获得锻炼效果和安全的关键。因此,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是制定及执行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之一。
反映运动强度的生理指标有三个:①运动时的心率;②运动时吸氧量占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数;③代谢当量,即运动时代谢率为安静时代谢率的倍数。
为了临床应用的方便,国内外常采用心率作为掌握运动强度的标准。大强度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70%~80%,运动时的心率可达125~165次/分钟,这种强度很少在慢性病中应用;中等强度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50%~60%,运动时的心率为110~135次/分钟;小强度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40%以下,运动时的心率在100~110次/分钟之间。常用的医疗运动强度指标如图6-1所示。(www.xing528.com)
表6-1 常用的医疗运动强度指标
4.运动时间
进行耐力性运动(有氧训练),可做15分钟至1小时,维持反映运动强度的心率的时间必须在15分钟以上,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
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决定运动量,当运动强度较大时,持续时间应较短。采用同样运动量时,年轻和体质好的宜选择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练习;中老年及体弱者宜选择强度小而持续时间较长的练习。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的关系见如表6-2所示。
表6-2 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的关系
5.运动频率
有研究发现:当每周锻炼多于3次时,最大摄氧量的增加逐渐趋于平坦;当锻炼次数增加到5次以上时最大摄氧量的提高就很小;而每周锻炼少于2次时,通常不引起改变。由此可见,每周锻炼3~4次是最适宜的频度。但由于运动效应和蓄积作用,间隔不宜超过3天。作为一般健身保健或出于退休和疗养条件者,坚持每天锻炼一次当然更好。
关于必要的运动频度,据日本池上晴夫的研究结果是:一周运动一次时,运动效果不蓄积,肌肉痛和疲劳每次都发生。运动后1~3天身体不适且易发生伤害事故;一周运动2次,疼痛和疲劳减轻,效果一点一点显现,但不显著;一周运动3次,基本上是隔日运动,不仅效果可充分蓄积,也不产生疲劳,如果增加频率为每周4次或5次,效果也相应提高。
6.注意事项及微调整
主要是注意三方面情况:一是指出禁忌的运动项目和某些易发生危险的动作;二是指出运动中自我观察指标及出现指标异常时停止运动的标准;三是每次锻炼前后都要做好充分地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由于个人的身体条件千差万别,不可能预先准备好适应各种场合的处方。接受运动处方的人,首先按处方锻炼,在实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不适合自己条件的地方,可以自己进行微调整,以求适合自己的条件。如一次微调整不成功,便可从反复实践中进行修正,最终就可能找到自己独特的,最适合自己条件的运动处方。这样有自己的加工,才会安全、有效而且愉快的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