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线结构以前,早期的计算机采用分散的连接方式。分散连接方式的主要问题是I/O设备的连接缺少灵活性。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I/O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面对如此众多又千差万别的I/O设备,用分散连接方式简直是一筹莫展,由此出现了各种总线连接方式。
1.单总线结构
最简单的总线结构是单总线结构,即用一条系统总线来连接CPU、内存和I/O设备。单总线结构的特点是连接简单,便于扩充,无论多少个I/O设备只要一个一个往总线上挂就是了。在单总线结构中,系统总线的速度必须与总线上速度最快的部件相匹配,并且要求连接到总线上的部件都高速运行。内存速度较快,基本上符合高速运行的要求;对于慢速的I/O设备,不能直接挂接到系统总线上,必须通过I/O接口来进行速度缓冲。单总线结构框图优化为图6-4形式。
图6-4 单总线结构
重要概念:为什么单总线结构一定是双向的异步总线?
①单总线上挂接的I/O设备速度可能很慢,可能很快,不可能统一起来和CPU同步工作,只能用异步应答的方式。
②CPU通过单总线要对内存进行读和写,对I/O设备进行输入和输出,他们之间的数据传送是双向的。
单总线结构的特点是连接简单,便于实现。早期微机普遍采用单总线结构。它允许CPU与内存,CPU与I/O设备,I/O设备与内存相互之间直接交换信息,但是,所有的数据传送都通过一条总线,因此系统总线极易成为计算机系统的速度瓶颈。解决办法是尽可能地提高总线的传输速率。但当总线上的I/O设备(如高速视频显示器、高速网络适配器和多媒体设备等)数据量越来越大,传输速率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单总线结构就满足不了要求了。
2.双总线结构
双总线结构如图6-5(a)、(b)和(c)所示。
(www.xing528.com)
图6-5 双总线结构
图6-5(A)是一个以CPU为中心的双总线结构。它有两条总线,一条是存储总线,用来连接CPU和内存;另一条是I/O总线,用来连接所有I/O设备。I/O总线直接与CPU相连,完成CPU与I/O设备之间的连接。
在以CPU为中心的双总线结构中,CPU与内存之间可以直接通过存储总线进行数据传送,CPU与I/O设备之间可以直接通过I/O总线进行数据传送。但是,内存和I/O设备之间没有直接的通路,当内存和I/O设备要进行数据传送时,必须通过CPU进行中转,也就是说此时的CPU效率不高。
图6-5(B)是以存储器为中心的双总线结构。它在保持了单总线结构简单、易于扩充优点的基础上,在CPU和内存之间专门增加了一组高速的存储总线,使CPU可通过专用总线与存储器交换信息,并减轻了系统总线的负担,同时主存仍可通过系统总线与外设之间实现DMA操作,而不必经过CPU。其CPU的效率比以CPU为中心的双总线结构高。
图6-5(c)一种带有总线控制器的双总线结构。它有两条总线:一条是系统总线,用来连接CPU和内存;另一条是I/O总线,用来连接所有I/O设备。I/O总线通过I/O总线控制器与系统总线连接。这里的总线控制器可以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如ISA标准总线控制器,适用于微机上;也可以是一种复杂的形式,如I/O通道,适用于大型机。
3.三总线结构
图6-6(a)、(b)为三总线结构。
图6-6 三总线结构
图6-6(a)是一种适用于微机的三总线结构。它有三条总线:一条是系统总线,用于连接CPU、内存;一条是高速的I/O总线,用于连接高速的I/O设备,如图形显示器、局域网等;一条是低速的I/O总线,用于连接低速的I/O设备,如图文传真、调制解调器等。低速的I/O总线和高速的I/O总线通过各自的总线控制器与其上一级总线相连。
图6-6(b)是一种适用于大型机的三总线结构。它是在图6-5(b)所示的双总线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条I/O总线形成的。或者说是在图6-5(c)所示的双总线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条存储总线形成的。其中系统总线是CPU、主存和通道(IOP)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通路,存储总线是CPU与内存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通路,I/O总线是多个外部设备与通道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通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