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的新境界:别国学校与我们学校的比较

教育的新境界:别国学校与我们学校的比较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虚构的教育“确定性”没有了。不仅教育的外部关系被人怀疑,教育的内部任务和手段也被人怀疑。除这些考虑之外,我们还要考虑教育内部任务的转变对公众的不同行为要求,以及受正规教育以外的各种教育方式的公众的期望和需要的改变,那就很清楚,一切教育制度的前景就是为不确定性作准备。所以,这样一本书必须为几类公众服务:正式的教育专业的学生,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从事实际发展工作的人们,当然还有负责国际交往的人们。

教育的新境界:别国学校与我们学校的比较

虚构的教育“确定性”没有了。昨天的预测和推断明天就失去了坚固的基础。不仅教育的外部关系被人怀疑,教育的内部任务和手段也被人怀疑。“学校”或“训练”通过大量的接触和经验与个人、社会终身教育的实在内容保持着关系,这种关系正在经受着严密的和连续不断的检查。今天,教育的评判员更加坚强,更有知识了。他们不但包括如政府、社会学和管理等领域的“外部专家”,也包括如家长和学生这些“消费者”。我们不能忘记,近几十年来,年轻的成年人——他们在很多国家已是完全的公民——中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义务教育后的教育,而且经过一段时间后回校再受教育的人数百分比也越来越高。

仅仅是教育事业的数量和规模,就使教育的结构和方法发生一场革命,且不说必然随之而来的教育重点(实际上是教育性质)的变化。除这些考虑之外,我们还要考虑教育内部任务的转变对公众的不同行为要求,以及受正规教育以外的各种教育方式的公众的期望和需要的改变,那就很清楚,一切教育制度的前景就是为不确定性作准备。幸而我们学校以外的世界,我们国家以外的世界,都面临着相同的边境情境。仅仅这一事实就证明对任何公共政策问题的每一种研究,首先是对教育问题的研究,比较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教育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为了塑造未来或为未来作准备。

过去几十年间教育上发生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人们认识到在学习者接受向他提供的任何东西(并在某种程度上使自己和所提供的东西融为一体)以前,教育并未开始发生;事实上他必须前进一步,把所学的内容或获得的认识结合到他未来的学习中去。另一个显著变化是既强调一切学习的认知的、情感的和操作的方面,也强调一切学习的经验方面,不管是个人的经验还是社会的经验,或两者兼而有之。因而在青年时期所学习的东西必须不断重新学习,也许还得重新评价。有一种“临时性的”学校,设有“暂行的”课程,直接进行青年教育,这种学校虽然接受资助,但越来越具有独立性,在今天的家长和教师感到陌生的世界里,它要求共同合作来完成任务。

明天有关教育(特别是最广义的教育)的不断的对话必须包含一个有力的比较的成分。所有的国家和教育制度同时受到挑战,这一事实明显地要求进行比较分析;但是为了制定政策(和解决执行方面的问题),协同的比较研究的可能性更大,因为部长们、实业家们、信息人员以及各个学科的研究人员,已经年复一年地从事教育改革问题的研究。他们可能不那样提,但是事实是显然的。

所以,有一种被称为“比较教育”的东西已经不再只是培养师资的一门课程了;它成为政府、人力规划、社会改革家们,以及实际上成为要求在教育上得到公平待遇的家长们和学生们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比较研究和重新评价的伙伴不再是单纯为供给者提供“市场反馈”的消费者了;他们也贡献深刻的见解——只要我们使他们充分了解情况。

所以,这样一本书必须为几类公众服务:正式的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实际上可能本来就是研究社会、政府、实业及其管理的学生),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从事实际发展工作的人们,当然还有负责国际交往的人们。不再可能在一个国家或一门学科以内对教育问题作出任何令人满意的回答。教育研究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属于比较研究了。

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有一些比较广泛的背景方面的理由,将在以后详细研究;但是目前明显的一般含义包括需要提出下列一些一再发生的问题:

——关于学校系统能做多少工作或应该做多少工作;

——关于学校系统和其余的学习机会的关系;

——关于谁正在受教育,怎样受教育和何时受教育;(www.xing528.com)

——关于学习和工作(或一般成人生活)的联系;

——关于教育制度的现代化和改革;

——关于可以替代现有假设和实践的假设和实践;

——关于教育系统和一般学习过程中的决策和“管理”;

——关于课程内容和学习者的经验;

——关于受教育的机会和教育的传播;

——关于来自科研的新证据或新见解,和来自经验的反馈;

——关于国际比较研究的含义。

对于以上任何一个问题,无论在问题的认识或证据的陈述方面,本版都不会与第四版完全相同,这部分地是因为近年来教育中已经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部分地也因为很多实质上不相同的问题突出了。更重要的也许是与我们的讨论有关的范围极大地扩大了,在这个范围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迫切需要为一个更有教育意义的相互作用的“信息社会”作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