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课千经:基于萃取技术的课程开发》章节打磨内容及问题解决

《一课千经:基于萃取技术的课程开发》章节打磨内容及问题解决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后续的打磨环节,我们决定从法定公文的种类和易错问题两个角度来考虑,进而对该单元做了细致梳理,一举解决了上述问题。有些内容可能涉及一些要点,但开发者尚未彻底思考通透,这种问题如果放在课程中,可以选择转换呈现方式。第一是其内容自身确实不足,有一些需要补充的内容、环节、细节等,这是必须要进行补充的,否则其本身的存在难以立住脚,容易被学员挑出毛病,指出问题。

《一课千经:基于萃取技术的课程开发》章节打磨内容及问题解决

内容打磨是核心,是我们针对课程中的经验类型做深入地完善。课程的打磨不是单纯地素材补充、更新,更多的是围绕课程中的一些要点进行质的提升。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八点。

在研发课程的过程中,暂时有些地方陷入搁置是一种常态。毕竟,课程是沿着定位所设计的逻辑展开的,我们在细化主题、补充素材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暂时难以处理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能一删了之,而需要暂时搁置起来,待后续的打磨和完善。

比如在开发“职场公文写作课”的过程中,我们针对法定公文的各种问题,设计了一个单元,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考虑到很有必要和前面单元做些联系,从而体现出更好的衔接。这时,如果单纯按照“问题”进行分类,则很难解决上述考虑,便暂时搁置。而在后续的打磨环节,我们决定从法定公文的种类和易错问题两个角度来考虑,进而对该单元做了细致梳理,一举解决了上述问题。

对遗漏知识点、内容要点的补充,是打磨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种补充有两种情况,一是较大的遗漏点,二是细节性补充。

较大的遗漏点是指在经过仔细思考之后,我们发现课程在单元设计的环节便忽略了一个要点,某条流程或分类很必要,需要融入我们的课程中,缺少它便缺少了一个独立的环节,不利于课程主题的真正落地。这时,我们必须及时补充遗漏点,从而令课程臻于至善。

比如在一次培训课程中,一名学员开发了一套排除问题故障的流程,每条流程的步骤也经过了细化,然而在检查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提醒下他忽然发现遗漏了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协作”,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之后,必须将该问题的解决过程告知其他几个高度关联的部门,从而以“协作”的方式,要求他们进行某些零件上、设计上的改善,才能让整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否则只是局部解决了本部门的问题,不能在产品的角度彻底解决问题。学员加上“协作”后,弥补了一大遗漏,确保了该课程的真正系统、完善。

细节性补充是针对课程中某个知识点的局部做细节补充,可以让课程臻于至善,这样的工作是必须要做的,可以逐步堵住各种可能的遗漏。

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永远是完善的主要对象,需要我们进行持续优化、升级,以保持课程长久的生命力。

所谓重点内容,自然是课程的核心,是体现课程关键价值的要点,是开发者重点向学员传递、教授的知识。这部分内容的打磨可以多个角度考虑,比如以下四点。

有些知识点可能随着时间改变而落后,可以减少;而有的知识点可以增加、补充,从而让内容更有“力量”。

针对知识点的诠释,可以补充更鲜活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素材,让课程始终有最新材料的支撑。

在多次实战过程中,我们对重点内容的准确性、课程的逻辑性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时可以去打磨、完善。

单纯的文字呈现是最基本的,但效果常常一般,如果能以矩阵、表格、流程图等来呈现,对学员的帮助常常更大。

除上述角度之外,还有更多种角度可以打磨,选择哪种角度需要我们在实际打磨中反复思考,不断提升课程的质量。

课程中常有难点存在,在我们开发之际有些难点一时间未能攻克,却又是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打磨阶段,我们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难点攻关。(www.xing528.com)

只有解决了难点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学员工作中的沉珂痼疾,真正解决学员的痛点问题。

追求完美是不少研发者具有的一种精神倾向,所以在开发过程中,时而有纠结的情况出现。为了保障开发的进度,我们经常是暂时搁置这种纠结,不去耗费更多的时间。

但在打磨课程阶段,我们可以将曾经纠结的内容进行细致研究、打磨,确定是放弃其内容、替换其内容,还是充分解决这些内容。这些内容不解决,开发者的心总是不能痛快起来。

简单地放弃某种纠结,当然是一种下策。但如果其内容的存在可有可无,价值不大,还是可以果断放弃的。是否放弃要探究其知识点的意义大小,对学员成长的帮助大小。

有些内容可能涉及一些要点,但开发者尚未彻底思考通透,这种问题如果放在课程中,可以选择转换呈现方式。比如让该话题成为一个小组讨论的问题,让学员集思广益,在抛出话题前告诉大家没有固定答案,只用来讨论和启发。在这样的形式中,师生都能有所受益,开发者可以就讨论的情况再进一步定夺下次课是否需要保留这样的问题等。

人都有自己的认识误区,有些纠结在别人眼中根本不是问题。就自己所纠结的问题,向一名高手请教一番,可能就能迎刃而解,这是解决问题的上策。

课程中有些内容明显不足,显得单薄,就需要进行一些补充。这也可以分成两种情况来看。

第一是其内容自身确实不足,有一些需要补充的内容、环节、细节等,这是必须要进行补充的,否则其本身的存在难以立住脚,容易被学员挑出毛病,指出问题。

第二是跟其他单元、要点等进行比较,从课程设计技巧看,各项内容的丰富程度应大体相当,但有部分内容明显单薄,似有补充的必要。这种情况可以考虑有所增加,从而让课程的整体内容协调一致。

比如“职场公文写作课”在第二单元中,讲述了六点关于通知的要点问题,而在第三单元中讲述“命令”时,只有一个要点,则明显不妥。可以继续探究“命令”的一些其他要点,进行一番增补,从而保障课程各项内容大体相当。

我们在课程中发现了一些重复性的内容,这是很有必要删除的。不管是知识点的重复,还是各种素材的重复,都不应出现在一门课程中。这里不再赘述。

在评审专家给出的意见和建议中,我们必须综合思考,进行适当地补充、改进;而在学员学习过程中,如果有优秀学员给出了一些建议,只要是合理的,就应该考虑补充。我们也应在事实课程的间隙,适当询问学员的感受,主动寻求一些意见,从而去完善我们的课程。

尤其在经验萃取类的课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有着独特的视角,可以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给出一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开发者可以暂时记录下来,便于及时“修订”我们的课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