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策略是针对讲师的,是说讲师在讲授知识点时,可以采用的教学策略。一般有六种,避免讲师一讲到底,而是要发挥学员的力量。
讲师随机提问学员,让学员来回答问题,或发表看法。这是一种常规、常见的互动方式,可以在课堂中随时展开,从而促使大家快速集中注意力,确保课堂质量。
在选择提问的个人时,也有一定的策略。一般身体前倾、认真听课的人,不躲避讲师目光的人,或比较积极的学员,都可以作为优先提问的对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找到真正能回答问题的学员,从而令随机提问有良好的效果。
不过我们要注意:随机提问的问题应相对简单、容易作答,不要过于深奥需要深入思考和成员研讨的,也就是说将比较小的见解性的问题提出来,而不要难住个人。如简单的概念、方法的应用等。
对个人的提问,在学员做出自己的回答之后,如果作答准确,应给予好评;对作答不是很精确的情况,应给予作答者一定的鼓励,在其作答的过程中,可以做适当的提醒,以不令其有“颜面尽失”的感觉。但不管学员作答的结果如何,讲师可以进行小的总结,给大家一个更清晰的交代。
把一个问题抛给全班学员,给大家一段思考的时间,然后请部分小组成员来作答,自然也是按照自愿举手回答的方式。针对全体学员给出的问题,较之对个人的提问要更深刻、更开放,较难作答、答案不唯一等,有时需要小组人员讨论,才能给出一个最终意见。
比如在案例开发的课程中,针对一个有些争议的案例,老师可将案例内容抛出,引发各小组的讨论,然后形成各组意见,请大家回答:为什么这样的一个看似经典的案例,是不大适合作为案例开发的?
大家给出的意见是各种各样,比如:
(1)案例发生的时间较长,超过了三年之久,已经不再新鲜。
(2)案例中的故事不很典型,不能指导普遍性的工作。
(3)案例中的某些做法太特别了,难以上升到普遍经验上来。(www.xing528.com)
(4)案例中的主要冲突在今天已技术性解决,很难说这样的案例有什么代表性。
……
围绕各小组的意见,讲师可以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给出自己的意见,从而解决上述话题中的各种争议。这样向大家提问,很容易解决如何找到典型案例的方法问题。
给出一份文字量较大的阅读材料,以及一段时间(一般1~5分钟),请学员充分阅读,然后就材料中的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学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这样做是一个很简单的方式,有点像阅读题一样。我们所选的材料要具有一定的延伸性,能很好地对接课程中的一些主题,这样才能引导学员充分地思考,解决其中的各种问题。
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内容入心”的方式,较之默默地去看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快速记忆内容。所以,我们可以在课件中设计一处大段文字内容,或体现在散页文字资料中;内容可以是一个案例的分析,可以是一份拓展性的资料等,然后要求所有学员一块阅读,也可以邀请一个或一组学员朗读给大家听。
这样的做法可以替代老师的讲解,体现出一种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同时可以唤醒群体的朗读热情,进而将材料的要义输入到学员的心中,可以说一举两得。
情景化设计是课程中的一种常见方式,是讲师抛出一个情景,给出一份工作任务,然后询问学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这种方法是非常考验人的,可以让学员一时间置身到情景环境中,去发挥他的才能。
人的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人在各种压力下最能展现出他的性格和能力,所以情景类的设计很必要,经过情景思考后,老师直接给出某些答案,指出其要点,而学员可以对照老师的答案,与自己的答案做比较,从而掌握其要义。
这是针对一个真实的工作情境,首先由老师进行情景再现,叙述一番,然后经过一点时间的思考,老师讲解在这个情境下具体怎么做。讲师替代学员,演绎“如果是我这样做”,整个过程可以由讲师或学员进行模拟角色来完成,从而引起学员的深度思考,对照其内心的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