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课千经:课程开场内容简介

一课千经:课程开场内容简介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场内容一般由如下七个部分组成:课程标题、讲师介绍、课程导入、学习收益、课程目录、课程安排和课程约定等。这里说的“简单介绍”不是一句话概括的意思,必要的内容还是不能遗漏为好,但不要过于复杂,能在短短的几十秒内完成是最好的。

一课千经:课程开场内容简介

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设计一个开场,起到导入、明确目标的作用,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课程的开场做得好,能增强讲解者的自信心,能充分激发学员的兴趣,可以更好地完成课程的整个讲授流程。

开场内容一般由如下七个部分组成:课程标题、讲师介绍、课程导入、学习收益、课程目录、课程安排和课程约定等。

课程的标题是针对课程本身,能够概括课程全部内容的最大标题。通俗地说,就是这门课程叫什么名字。比如我们常讲的案例萃取的课程名是“经验萃取与案例开发”,就是一个反映了课程全部内容的最大标题。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采用双标题的形式:主标题+副标题。其中,主标题是供内部传播的标题,带有一定的广告传播效果考量在其中,比如案例萃取的主标题是“案自经奇”;而副标题是严谨的课程名称,是基于内容本身的考虑,比如上面列举的“经验萃取与案例开发”就是一个副标题,教育课程内容本身的标题。

如何给自己的课程起标题呢?如果是副标题,一般是对课程内容本身的概括,实事求是地写出来就可以,比如“公司火灾防范安全教育课”“在线产品的营销方法论”,这种副标题是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课程的内容的,其表达是正式的、中规中矩的,主要需要的是研发者的概括能力,而对主标题的命名,我们在这里重点介绍常见的六种起标题方法。

这是对针对萃取对象,在某一角度下的解释,由“萃取对象+解释”两个层次构成的标题。比如,“萃取技术,组织发展的利器”“手机,不要做我家庭的‘第三者’”。

解释性标题体现的是对案例对象的一种强调,体现出案例开发者的一种态度,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在具体写作中,解释性标题的总字数常控制在20个字以内,其对象往往由1~4个字构成,其解释内容一般由6~15个字构成。

断言式标题,是以“一声断喝”、一种果断乃至武断的发声,来唤醒案例使用者的注意的。比如,“培训经理,不要成为组织经验萃取的绊脚石”“别说你懂项目管理”。这样的标题,可以瞬间引起使用者的注意,引发重视和阅读的好奇心

虽然表面看来,这种“断言”似乎带着一种责备,但足以起到唤起读者注意的效果,其总字数可以控制在20个字以内。注意:断喝的过程中,必须体现一定的萃取内容,不能只是大喝一声,如“别说你懂”,这样的断喝是不完整的。

提出一个问题,引起阅读者的思考,是一种巧妙的起标题方法。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别人抛给你一个问题时,即使你拒绝回答,你在心理上还是作答了的。就像再小的石块投入水中,总要激起一点波澜出来。

比如“拿什么唤醒我的客户?”读者看到这个标题时,即使不能回答上来,也要在心理稍微琢磨一下,从业者更是如此,那么想知道具体答案的话,势必要翻看案例才行。

成语式标题,主要是通过对特定的成语进行一点文字上的改变,产生一种成语、熟语的效果,从而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毕竟成语是中国语言几千年积淀而成,在群众中有着异常广泛的心理基础。改造之后的成语,更常常造成一种“一语双关”的新奇效果。

比如,“‘诉’战速决——投诉处理的五步曲”,其中的“‘诉’战速决”是对成语速战速决的改造,改变一个文字,保留了其成语表达的语音效果,却创造了一种新奇陌生的滋味。

总结式标题极为常见,尤其在各种自媒体写作中,每一个行业、专业、岗位、知识领域等,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一番总结。这对读者来说是一种非常便捷的学习途径,能一次性看到许多知识内容。

总结性标题中常常伴随着数字,一般将总结的内容分条罗列,将条数体现在标题中,比如“成人学习英语的七个思维误区”“组织经验萃取的十个捷径”,在这样的标题中,数字是亮点,总结是关键

人人都有一颗窥探秘密的心,因为可以满足好奇。这是揭秘式标题的内在逻辑。其撰写的思路在于:隐藏关键性的信息,只吐露一点点,激发读者去阅读你的案例。比如,“极速提升客户品质的方法”,那么什么是“极速提升的方法呢”,作者没有直接说,需要读者到案例中自己去看。打磨一个有趣的秘密,是能令读者以最短的时间,下意识去阅读你的案例的。

以上六种方法是非常常见的,值得注意的有两点:每门课程使用其中的一种就可以,根据开发者的需要。六种方法也可以结合使用,如在揭秘式标题中使用数字,达到一种总结的效果。

课程的讲解者是谁,有怎样的资历和影响等,是需要向学员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的。这里说的“简单介绍”不是一句话概括的意思,必要的内容还是不能遗漏为好,但不要过于复杂,能在短短的几十秒内完成是最好的。

何进行“简单介绍”的设计呢?

一般可以表达为“我是×××,来自××”;其次是讲师的学历、能力、资历、奖励、实力等,在这方面是可以灵活体现的,比如,如果讲师的学历比较高,是硕博士研究生毕业,且属于名校毕业,自然可以表达出来,比如“××年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系”等,这样说可以反映出讲师接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

在能力和资历方面,则以从事某项工作的时间、研究的深度等来体现,如“自××年开始研究该领域,迄今已有10年”,这里的数字有一定的量化效果,可以更好地触动学员,体现培训师的资历。

在荣誉和实力方面,可以适当地体现社会荣誉、集团公司内的荣誉,但不要过多,抓住典型的荣誉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就好。同时可以带出自己的著作、作品等,如“我也是××一书的作者”等。

上述的介绍是可以灵活变通的,主要是在介绍自己的名字之后,可以根据主次情况,动笔写下来再进行精细地加工,从而可以给学员留下更深刻的好印象

需注意的是,在介绍自己的过程中,不能夸大和过度包装自己,的确有一些培训师借虚假介绍来壮大自我,虽一时间给了人以不错印象,但终究是脱离事实的,是一种虚假的骗术,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讲师的形象其实是一种自我的戕害。

每个课程都需要导入来过渡,起到引发好奇、引起关注的作用,导入有常见的五种方式:痛点导入、数据导入、名言导入、案例故事导入、提问导入。这里在方式上给出一定的介绍,供读者参考。(www.xing528.com)

痛点导入是将工作中的痛点问题呈现出来,引起学员的精神共鸣,从而可以很好地导入到课程的正题中来。

数据导入是通过罗列一系列的工作数据、行业数据、公司数据等,以数据为“先锋”,再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等,从而导向课程的正题中来。

名言导入是以名人大咖的某句话展开的,通过列举后的分析,导入到我们自身的课程中来。

案例故事导入,是以真实的案例或虚构的故事来演绎内在的主题,进而和当堂的学员“碰撞”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再指向课程主题。

提问导入是简单的,是以一个问题或一系列的问题开场,引发学员的注意力,使其充分聚焦到问题上,引起一些思考,而导入正题的方式。

没有一门课的导入是固定的,需要结合其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合适的导入方式,但导入本身值得思考、设计,其成功与否,对后续课程的展开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我们学了这样的一门课程,能有怎样的收益呢?其实这是每个学员都很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的设计者我们该更关心这个问题,并且能站在学员的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学员的真正收益,写出3~5条内容(2~3条最佳),给学员一个清晰的预估,可以给予学员更强的学习动力。在体现收益的时候,能重点体现出某些技能性是最好的。比如在“鉴证事物”的课程中,课程作者所写的“学习收益”有如下三点:

(1)能快速写出不少于五种抵押物品种;

(2)独立对抵押物价格进行评估;

(3)加强贷后管理,准确识别四种风险。

这样的收益是简练的、有用的、技能性的,而不是空泛的描述,不是浮夸的表达,更不是忽悠学员——作为讲师,我们须重视学员收益这一项,并要有能力将其落实在自己的课程中。

课程目录,是在课程大标题之后,正式进入课程之前的核心内容,其关键在于:通过你的课程目录,学员可一目了然地看清全课的整体构成,能对其中的单元有清晰的认识。

目录中一般可以放一级和二级,也就是课程的单元目录和单元下的细分目录,这两个层次足以构建出课程的系统性(如表7-1所示)。

表7-1 课程目录

当然,在有的课程中,如果你的三级目录是思维导图样式的,也可以放在目录中,可以让学员对课程的内容有更细致的认识,这也是好的。

我们要注意的是:目录在课程中的意义和价值,是为了呈现课程的主体结构,传递内容信息而存在的,所以根据我们课程的内容容量,是可以具体地考虑一级、二级和三级目录是否共存构成大目录的。

如果你的课程容量丰富,有七八个单元之多,是可以在一级目录中只提供一级单元的,而在具体的单元中再提供二三级目录,课程目录的关键是能否很好地传递你的课程信息。

课程安排是可以根据课程讲解的实际,从课程时间、内容讲解的角度考虑,进行多个版本的制作。但其核心的内容是不变的,只是针对不同的时长、需求等进行的一种调整。有的课程只能安排半天的时间,那么就需要给出一个半天的PPT课件,安排必要的内容在其中;而有的时候,同样的课程需要学员的深度参与,组织安排了两天的时间来学习课程,这时我们就要考虑将更多的内容、互动等融入其中,从而满足特定的时长。

对成熟的课程设计者来说,一门课程可以安排几个不同版本,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其中,在课程讲授之前,也要搞清楚组织方的核心需求,以便我们所调整的课程能有更强的针对性。

课程约定是要求学员遵守的纪律和要求。这种要求可以从两个方面完成,一是教师直接给出硬性规定,学员必须遵守;二是由培训师组织,调动各小组积极共创,从而将其讨论的约定成果,作为课堂的纪律,两种方式都是可以的。

共创课程约定,对一些较长时间的课程来说是必要的,如果课程的时间较短,只有一个上午,是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共创的;而在长达两三天的共同学习中,小组成员彼此需要合作、交流,是可以通过共创的方式来完成这份纪律的,并能在课程中得到更好的落实。

比如我们可以给出十条课程约定,以其中的第一条,“精彩成果有代价”,是说我们需要在课堂上付出很大的努力,以牺牲过程中的舒适度,去换取最终的精彩成果;再比如,第四条中的约定“一次只做一环节”,是说我们在经验输出的时候,不要贪多求快,要跟着老师的步伐,按照老师给出的知识点,逐个环节实现,最终实现一个总的突破,而不要一次性多环节操作,容易得不偿失。

这些约定对课程的最终完成,有着很强的约束作用,能增强团队的战斗力,能科学引导大家的学习进程,很有必要认真对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