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课程设计中,是有必要呈现出一些音视频的素材的,毕竟今天是一个视频、短视频、音频大行其道的时代,找到这种类型的素材不是一件难事。当然,和图片素材、文字素材相比,视频素材算是一种比较“重”的素材,在看过音视频的素材之后,常常需要小组成员进行一些互动,才能更好地理解使用音视频素材的目的。
视频的种类超级多,常见的是影视剧中的视频、短视频平台中的素材,以及我们可以自行录制的视频素材。不管来源是什么,其目的和使用的效果是一样的。但和前两者相比,自行拍摄素材的成本更高,一般出现在某些不用设计情节的类型中。
要想快速提取视频和短视频素材,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视频播放软件自带的录屏软件,或者手机自带的录屏软件等。
以播放软件自带的录屏功能来说,我们可以在观看的时候录制必要的视频片段,依据情况进行简单的剪辑,再放入我们的课程中来。
比如,在开发底层逻辑的有关内容时,我曾将电视剧《潜伏》中的一个片段提取出来,其片段讲的是余则成在潜入天津前,与上级领导的几分钟对话,说的是余则成请教上级,当自己的工作遇到危险时怎么办?上级领导将其工作的底线和盘托出,在自身遇到危险时,可以立刻停止工作、确保自身安全,终止工作等,这些内容可称为“潜伏工作中的底层逻辑”,是以潜伏者自身的安全为底线的。
视频作为素材,以时长不要过长为原则,一般在3~5分钟的时间是合理的,关键的是,我们要了解视频素材的一个特质:片段性和完整性的结合。所谓片段性是说,视频是截取自更完整的视频的,它展示的只是一个片段,但同时,该片段应该有一个情节上的完整性,而不能是零散不全的内容,那样容易给学员一头雾水的感觉。
仍以上述例子来说,我所截取的片段,是影视剧《潜伏》中的一个桥段,讲的是余则成向上级领导请示自身工作的底层逻辑,其内容虽是一集中的一个片段,但其情节是完整的,可以让学员清清楚楚地知道底层逻辑。
前面说过,视频素材是比较“重”的素材,就是说其内容的分量重,较之一张照片、一张动图等更占用课堂时间,这就需要我们细致地分析视频,所以在设计课程时,有必要在视频过后提出一定的问题。
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一般在1~3个就可以。
问题需围绕视频中的情节、对话、场景等内容展开,但最好导向更具普适性的一面,从而引起学员的深度思考,最好能跳出视频素材本身的设定,打破影视剧固有的情节思路,从而导入到大的问题上来,比如上述关于《潜伏》的视频,我们可以提出如下问题。(www.xing528.com)
问题1:你如何理解工作中的“底层逻辑”?
问题2:底层逻辑对我们的工作,有怎样的切实价值?
针对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和学员进行简单的互动,比如向某小组中的成员提问上述问题中的一个,邀请其作答。
在学员作答之后,我们作为讲师,必须给出自己的意见、看法,从而形成一个问答和点评的闭环,不能只有学员的作答,却缺少讲师的点评,最终再将我们观看上述视频、设计上述问题的目的做出解读,从而扣到整个课程的主题中来,实现一种有效的衔接。
音频素材,较之视频是不大常见的。音频没有视频直观、清晰可见的画面,似乎存在着很大的劣势。但音频素材在某些场景中非常常见、常用,能起到一种视频所不具有的神奇效果。
比如,在客服与用户的对话中。这个场景本身是不存在视频画面的,双方只能通过声音来交流,传递信息,且这一场景在许多公司内是每天存在的。
对课程化来说,音频素材可以再现真实的客服和用户之间的对话,从而启示我们如何与用户打交道,是经验萃取课程中,在“话术萃取”时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当然,我们开发课程可能遇到更多场景,需要以音频来做素材的时候也是不少的,比如通过一段旋律优美的音乐,开启一段课程之旅——导入内容,也是很别致的选择;比如以一小段的评书故事,来开启一段“历史故事”材料,进而提出问题,引入话题,也是可行的,全看我们的课程是否有这样的现实需求。
和视频使用一样,在音频素材的使用过程中,也常常需要提出一两个问题,去引起学员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