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余训练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国家培养和发现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而且还能活跃学校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一大批体育骨干积极分子,达到以提高促普及的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目的,对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也将产生积极影响。为此,重视和加强学校课余训练竞赛工作,是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
1.选择运动训练竞赛项目
在一所学校选择哪一项或几项运动竞赛项目,一方面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场馆设施、教练员情况、资金情况),另一方面也受到学校所在地区项目生源的影响(某一项目的选材有无资源和基础)。遵循学校教育规律和运动训练竞赛规律,我们不可能在一所学校使每一个运动竞赛项目一哄而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根据学校的运动训练竞赛发展目标的要求,从众多竞赛项目中做出选择和取舍。这一过程也叫作对竞赛项目的选择或“决策”。
2.建立训练竞赛管理体制
学校课余训练竞赛管理,既要遵循运动训练竞赛规律,又要符合学校教育规律的要求。所以,建立学校课余训练竞赛管理体制,是发展学校运动训练竞赛工作的基础。为此,首先要建立学校课余训练竞赛管理机构(图15);其次明确学校课余训练竞赛管理结构各层次、各部门的职责要求,比如教务处负责运动员招生和学籍管理,体育部(室)负责运动员的训练与竞赛以及场馆器材保证,团委(学生处)负责运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财务处负责运动队经费问题,校医院负责运动员的伤病治疗和康复等等;第三,制定严格的学校课余训练竞赛管理规定,比如学籍管理规定,招生管理规定,训练竞赛补助规定,运动服装管理规定,竞赛奖励规定,教练员训练竞赛要求等等。
图15 学校课余训练竞赛管理机构示意图(www.xing528.com)
3.制定训练竞赛计划
学校课余训练计划要围绕实现竞赛目标而制定。其主要依据是:遵循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认知规律;遵循青少年不同年龄组教学训练大纲的要求,注意素质敏感期的基本能力发展,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课余训练总体上属于基础训练,不与职业训练、专业化训练一致;课余训练的受训对象必须接受国家规定的学校教育,而且有间断性。在充分认识课余训练计划制定依据的基础上,编制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学期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每位教练员还要写好每次课的训练课教案。
学校体育竞赛计划是一所学校体育竞赛管理活动的起点和依据。其主要制定根据是:统筹兼顾,既要考虑校内竞赛计划日程,又要考虑地区竞赛计划日程,还要考虑省市乃至全国竞赛计划日程;从实际出发,制定校内竞赛计划,要充分考虑学校的规模、场地器材设备条件、传统项目特点;区别对待,制定学校竞赛计划要主次清楚,重点突出,不可将每项竞赛活动均统一规模、统一要求;平衡安排,制定学校竞赛计划要考虑每学期都能有竞赛活动,并且使大小活动均衡分开。
学校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是对学校学年、学期的竞赛活动所做的统一规划安排。学校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体育竞赛的项目、种类、时间、地点、参赛单位、参赛人数和主办单位等。
学校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是在校领导的领导下,由体育教学部(室)根据有关部门的竞赛计划和规定,按照本校教育工作计划的安排和实际情况,经与有关单位或部门协商后制定,报校领导审查批准后执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