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情节与情节之间缺乏必然的逻辑关系时,音乐成为对其进行串联的最佳方式。比起语言生硬的解说,音乐对支离破碎的情节的弥合是温柔而渐进式的,在语言生硬地将一个画面的内容带入另一个视觉上关联不大的画面中去时,逻辑上的欠缺能够被语言在形式上瞬间掩盖,但情感上却无法在断裂的逻辑链条中进行平稳过渡。音乐则能够在情绪氛围上调整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缝隙,用旋律和节奏统一叙事情感。
情节更小的构成单元是画面。画面的凌乱剪辑因此成为造成电影叙事情节缺乏逻辑的原因之一。音乐则为一系列逻辑零散的画面提供了统一的呈现平台。这就如同大小不一、质地不一的同种物品需要一个统一的包装,从而在相对完整、统一规格的包装下,进而呈现出一致性的品质一样,音乐所承担的功能,就是对丧失故事元素的情节以及组成情节的碎片式画面进行包装。
这种视听语言的构成方式在诸多MV风格的电影中均有所体现,不论是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的《127小时》,还是其著名的作品《猜火车》,音乐均在不停地利用自身的旋律连贯性属性将各式各样的画面进行黏合,于是,《127小时》中的无数惊险刺激的景象被串联成了一次次险象环生的过程,《猜火车》中的摇滚音乐则更让片中的主角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具有逻辑性、条理性的情节在两部电影中一直是缺失的,但却因为音乐的持续性存在,造就了另一种电影风格的诞生,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法,使电影画面之外的叙事空间被无限地延展了。
图:电影《127小时》
图:电影《猜火车》
仍然是近年来饱受争议的电影《小时代3》,开篇的叙事风格已经具备了MV的全部特质,唯美华丽的画面一直在对主人公幸福的生活状态进行渲染,即使画面的剪辑缺乏应有的章法,视觉上的美化与听觉上旋律的延续性也使电影开头近乎20分钟的MV片段显得不那么冗长。在之后的叙事过程中,每一个片段与另一个片段之间总是存在着逻辑上巨大的缝隙,填补缝隙的方式就是依靠一首首音乐与主人公富于情感宣泄的画面所呈现的大型MV进行过渡。此刻,MV的存在成了万能纽带与桥梁,首先它可以是情绪性的,情绪由旋律及节奏带入,画面反而成为辅助性的工具,伴随着旋律和节奏的感知给予观众视觉呈现;其次它可以是叙事性的,但这种叙事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叙事,无须起承转合,无须开头与结尾,它仅仅需要一两个场景或少许人物,人置于音乐营造的情境氛围之中,无须做些什么,只需要解读成一句话所概括的一首歌正在表达的某种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是需要情绪积累的,在完成情绪积累的过程中,可能一系列具有因果逻辑的事件发生在画面之外,却能够和音乐相契合。从这一角度来说,具有MV风格或MV片段的电影作品使电影叙事所有的遗憾都获得了弥补,形式感强烈的MV让一切不可理喻的情节、故事以及事件都变得客观而中性。于是,电影从一个事件开始叙述,当叙述语境到达瓶颈时,音乐出现,进行情绪积累,然后再通过结束了的音乐来开展新的叙事段落,纵观《小时代3》的整个架构,不难看出,音乐成为串联各个事件及各个场景的纽带,于是在纽带连接的各个叙事端口,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闺蜜之间两两排列组合一样的争吵,每一次争吵和下一次争吵无须必须存在的理由,理由完全融合到两次吵架冲突之间的音乐旋律中,旋律给予受众一个情感的过渡,于是,在音乐声开始响起的那一刻,上一场戏的冲突戛然而止,在音乐结束的那一刻,下一场冲突又跃跃欲试地开始了。 (www.xing528.com)
从传统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利用音乐作为情节之间的连接纽带,试图以情绪的累加完成对叙事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堆积,并不符合传统的叙事学理论,对于一部经典的叙事电影,叙事的前进方向具有相应的模式化标准,这一模式化标准的最大特征体现为各个叙事单元纵向线条的递进关系,从叙事的开头到叙事的结尾,人物会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关乎命运的转变,例如第五代导演成名时期的绝大部分作品,不论是《红高粱》还是《霸王别姬》,主人公是在纵向贯穿时代的叙事链条中,完成了唯一的一次命运变革。
从传统的叙事到MV风格的新式形态电影,中间还伴随着一次介于两者之间的叙事模式,即板块式叙事,一个个相对完整的故事通过人物进行串联,故事与故事之间并无太大关系,甚至能够独立欣赏。诸多公路式电影都利用此类模式进行故事架构,主人公在旅途中所经历的每一个事件,构成了电影故事的全部元素。在这种叙事模式中,叙事单元横向连接,每一个叙事单元却又独立纵向展开。
而大量充斥音乐的MV式电影中,各个叙事单元的纵向线条关系则更倾向于纯粹的横向,叙事的动力以及关键情节点、冲突点并不是事件或标志性行为本身,而是由音乐串联起来的零散画面,在这些零散的画面中,原本并不存在情绪,情绪的出现由音乐的旋律及节奏通过人类的感官进行通感或联觉式体验,进而再进行自我联想与补充。换句话说,音乐带来的是空白,空白之中所填充的可以是画面之外、想象之内的情节,也可以是画面之外、想象之中的情感,每一个个体、每一个观影氛围,对空白的填充都是不尽相同的。音乐在这一时刻,提供的更像是一个断裂叙事向前进行的理由与可能性空间。
影视音乐的叙事功能在歌舞片中,音乐直接参与影片的叙事中,唱出人物的心声,唱出影片中的戏剧冲突,推动故事的发展。语言是叙事的基础,歌舞片的叙事方式远比传统的语言或文字叙事等单一的媒介叙事要复杂得多,因为歌舞片需要充分调动画面、语言、音乐等多种媒介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的杂而有序的系统来完成叙事。
《如果爱》是2005年由陈可辛导演指导的歌舞片。它填补了近年来华语影坛上歌舞片的空白,被称作十年来华语影片中最经典的歌舞片。这部电影采用的是“剧中剧”的叙事模式,讲述了一个悲伤无奈的爱情故事,影片情节温婉动人又引人思索。在《如果爱》这部影片里,音乐通过歌词一直推动故事的发展。在影片的12分50秒,随着导演聂文的讲述,镜头从记者发布会转向剧情中孙扬在马戏班遇见小雨的情景,这场戏的内容表面上是孙杨难以忘记小雨的纠结,也暗指现实中作为演员的林见东无法释怀孙纳。这个段落在结构上类似歌剧中的宣叙调,一曲《忘了我是谁》讲述了二人的过去,并且交代了电影中的剧情。随后转回剧组的宾馆,林见东一个人在住所里还唱着电影中的歌曲:“你是谁,你是谁,忘了我是谁。”并且在电脑面前不停地打出“我恨你”三个字,足以见他受到他所扮演的角色剧情的影响。电影的情节推动与叙事通过音乐来实现,从叙事学的角度看,运用了全知视角保存了故事的完整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