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艺术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相对于专业性合唱以及群众性合唱来说的。本书主要研究群众性合唱。要促进群体性合唱的发展,最主要的是提高群众音乐文化素质,重视音乐教育。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创作人才以及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
合唱事业发展的根本是音乐创作和基础教育,关键是培养合唱指挥人才。
第一,培养合唱的基本素养。音乐基础知识中有两个重要的方面,分别是视唱练耳以及乐理。从这两个方面出发还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方面,如听辨、和弦、节拍和节奏等。只有了解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提高合唱水平。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欧洲的一些国家学习,在低年龄段的学生中开展音乐基础知识教育。比如,在中小学课堂上,让学生从小就学习视唱练耳以及乐理常识,了解和学习简谱以及五线谱,使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欧洲国家音乐教育历史悠久,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尤其是高度重视青少年音乐教育,其中有不少国家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常态化地设立合唱团,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还会组织训练和学习。此外,日本在这方面做得也不错,学生只要进入小学学习,就一定要学习合唱,并且提出了一个口号,即“合唱队里没有我,只有我们”。
第二,制定合唱人才培养政策。我国合唱理论研究队伍还是比较薄弱的,合唱理论研究人才比较缺乏,许多合唱理论都来自西方的成果,创新不足,这对合唱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为了使我国的音乐文化得到发展,使民族合唱事业得到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如优秀合唱作品以及优秀青年作曲家支持计划,使合唱创作者的经济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也提升了合唱的社会影响力。此外,鼓励青年到西方国家进行学习,进一步学习和引进西方最新的作曲理念和技术,使合唱艺术的专业视野得到拓宽,了解合唱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动态,从而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更多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和风格的音乐作品,使我国合唱艺术作品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www.xing528.com)
第三,重视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教育部的国家留学基金委曾经派遣三峡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孙瑜去俄罗斯进行合唱音乐艺术教育的调研考察。之后,孙瑜指出,我国合唱事业发展受到一个重要因素的影响,那就是我国的合唱指挥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够完善,教育体系也不够合理,因此合唱指挥人才较少。在合唱表演中,合唱指挥是二度创作的一种,合唱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合唱指挥的影响。可是从现实状况来看,专业音乐院校的师资力量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一方面老一代的优秀指挥大师慢慢消失,另一方面新生代的指挥家实力不足。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地避免人才断层。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对现在的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改革,与各个专业性的院校、综合性大学和相关的协会合作,让合唱指挥专业的学生能够从学校走出来,进行实践锻炼。一些高等院校在培养合唱指挥方面一定要与社会上的音乐团体以及协会进行合作,因为只有合作的机会多了,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才会增多,学生的合唱指挥水平才能得到稳步提升。除了走出去,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引进来,将社会上有名的客座教授引进大学,与学生、教师增进交流,使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机制不断完善。
第四,在经费上、政策上支持合唱团的成长。在我国,绝大部分合唱团是自发的、群众性的,许多经费是自筹的。其实政府可以为这些团体中水平较高的提供经费扶持,使他们放下心中的顾忌。如果团体在比赛中或者各种音乐会中能够做出成绩,那么政府也可以以资金的方式对其进行奖励,以此促进合唱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任何一个行业都要有领头羊,要组建一个具有前瞻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合唱团,致力于合唱艺术的普及和合唱水平的提高。除了政府补助之外,还有一个做法可以解决合唱团的资金问题,那就是通过官办民营以及依托市场等使合唱团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五,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还要从根本上消除合唱艺术领域的功利心态。做任何事,如果只是抱有短期的功利心态,那么必定形成不了长期效应。对于合唱艺术的长久发展来说,功利心态是要不得的。例如,在进行合唱艺术创作的时候,创作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还要具有一定的宏观意识以及感受能力,要热爱自己从事的这份事业,要有平静的心,不能过于功利,要耐得住寂寞,只有做到十年磨一剑,才能创作出合唱音乐的精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