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中国合唱艺术多元化表现及发展研究

当代中国合唱艺术多元化表现及发展研究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时期,各种活动使群众合唱再一次得到了发展,其创作更具时代意义。与改革开放前以群众歌咏活动为主相比,新时期已经完成了由群众歌咏向群众合唱的转变。与群众合唱相比,艺术合唱更注重表现人们的内心世界,同时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去演绎比较复杂的合唱作品。在古典合唱领域进行初次摸索的是作曲家李焕之,他根据东汉女诗人蔡文姬的诗歌而创作了新型的古典合唱曲目。

当代中国合唱艺术多元化表现及发展研究

(一)创作题材的多元化

题材通常指的是能构成文学艺术作品的材料,代表着作品中一些能够描写具体生活实践的因素。在我国合唱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合唱作品普遍具有多元化的题材,这就使我们可以根据合唱作品材料的不同将音乐作品划分成不同的种类。

(1)群众性合唱。群众性合唱大多指为群众演唱而创作的表现群众生活情绪、演唱技巧难度不大的各种形式的歌曲。“群众合唱”这个词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群众歌曲中沿袭下来的,因为这种形式的演唱方法可以直接抒发人们的情感,并且能够使广大的人民群众都参与到歌曲的演唱过程中,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新时期,各种活动使群众合唱再一次得到了发展,其创作更具时代意义。与改革开放前以群众歌咏活动为主相比,新时期已经完成了由群众歌咏向群众合唱的转变。不仅如此,一些优秀的独唱作品也被我们改编成了群众性的合唱音乐作品,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歌曲的传唱过程中。比如,《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融合了我国南北方民歌的风格,真实地描绘了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我国农村的繁荣景象,而将这首歌曲改编为合唱歌曲也展现了广大农民农业发展的欣慰之情。

(2)艺术合唱。与群众合唱相比,艺术合唱更注重表现人们的内心世界,同时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去演绎比较复杂的合唱作品。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满足人们对合唱艺术审美追求的提高,也为了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一些创作家在艺术创造方面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了很多具有高欣赏性的艺术合唱作品。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合唱音乐的发展,是我国合唱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3)民歌合唱。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音乐作品就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民族特色。这类作品以反映人民的生活和当地的一些民族风情为主要目的,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编和二度创作,新时期民歌性的合唱作品更是数不胜数。这些音乐作品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4)古典合唱。古典合唱是指在我国古典诗词上配以乐曲而进行演唱的一种新型的演唱形式。在古典合唱领域进行初次摸索的是作曲家李焕之,他根据东汉女诗人蔡文姬诗歌而创作了新型的古典合唱曲目。在这之后的古典合唱曲目中,我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韵味更加丰富了合唱的伴奏音乐,并有所创新,从而使合唱部分变得十分精致。以我国的一些古代题材进行创作和改编的作品还有《静夜思》《水调歌头》等。这些古代合唱作品在演唱过程中十分注重强调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并且以发展和传播我国优秀文化为主要目的。比如,《诗经五首》选择的是《诗经》中的五首诗歌,创作家根据自己对作品独特的理解而创作,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5)通俗音乐改编的合唱作品。纵观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音乐作品的变化主要是由商品经济的改革引起的,从最开始的不被人认可到现在的受人欣赏,通俗音乐已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奠定了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通俗音乐已经成为一种富有节奏并且具有鲜明音乐特性的新型音乐形式。虽然通俗合唱属于高雅音乐的范畴,但它是高雅音乐中最容易让人接近的形式,既具有高雅的特点,又具有通俗的魅力。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通俗合唱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创作家都会密切关注通俗合唱歌曲的创作。经典的创作歌曲改编成的合唱作品,不仅在音乐的形象描绘和抒情方面有着很独特的魅力,而且声音效果各不相同,使音乐作品营造出一种不一样的氛围和意境,也使人们可以从不同的音乐作品中体会到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情感变化。

(6)其他。新时期我国的合唱创作题材是十分丰富的,除了以上几种重要的题材以外,还有以戏剧为题材的合唱作品、由器乐作品改编的合唱作品以及影视作品中所运用的合唱作品等。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很多是我国的创作家根据国外的经典作品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改编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作曲家杨鸿年先生,他的一生都在为合唱事业奋斗,并且曾经指挥过中央交响乐团女子合唱团等团体,而由他改编的《野蜂飞舞在深谷里》等歌曲更是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很多音乐作品同样被西方的一些国家所接纳,并且经过一定的创作而形成了独特的音乐作品风格,使歌曲本身具有了崭新的音乐表演效果和特殊的魅力。

(二)创作体裁的多元化(www.xing528.com)

体裁是对题材艺术进行进一步加工的一个特殊的种类。我们可以根据多种多样的标准来对题材进行详细的分类,常见的合唱体裁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进行曲。进行曲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最初它产生于军队的战斗生活,用以鼓舞战士的斗争意志,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后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常采用这种体裁来表达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雄劲刚健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进行曲也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乐曲或器乐乐曲。它起源于16世纪西方的战乐;从17世纪起,由通常伴随队伍行进或用于世俗性的礼仪活动逐渐进入音乐会演奏以及歌剧、舞剧中,最终成为一种特定的音乐体裁。进行曲是以人的行进步伐为基本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并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音乐体裁,以曲调规整、节奏鲜明并多带附点音符为特点。

(2)抒情歌曲。抒情歌曲是声乐艺术的一个品种。它是与战斗性的群众歌曲相对而言的。它常常通过作曲者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来表达思想内容,所以更富有主观性。有时,它也会体现集体或者整个民族的思想感情,如《延安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的祖国》《在太行山上》《五月的鲜花》《洪湖水,浪打浪》等。抒情歌曲的演唱要注意情感表达的细腻,对不同的情绪和风格要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同时注意旋律的美感和起伏,充分诠释人们的内心世界。

(3)圆舞曲。圆舞曲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圆舞曲分快、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圆舞由于17、18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后,速度渐快,并出现于城市社交舞会,19世纪中期开始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伴奏中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第一拍重音较突出。著名的圆舞曲有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韦伯的《邀舞》等。

圆舞曲对我国来说是一种外来的音乐体裁,有时也音译为“华尔兹”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圆舞曲体材的音乐作品并不是十分丰富,并且我国作曲家在创作时仅是把圆舞曲的体材特点与我国原有的民族音调相结合,这就使作品既有鲜明的圆舞曲的体裁特征,又包含着我国人民特有的热情。在演唱这类体材的歌曲时,不仅要强调节奏的变化,还要注意拍子上的一些转折,不能因为拍子的强弱而影响整个节奏。

(4)颂赞歌曲。颂赞歌曲的题材比较广泛,通常都是歌唱祖国或者祖国的大好河山,或者是对伟人的歌颂与赞扬,题材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类歌曲本身的艺术特点是十分独特的。在演唱这类歌曲时,我们通常会采用比较磅礴的气势。每年的建党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各种组织和机构都会举办群众性的合唱比赛,而这些合唱比赛通常是有一定要求的,必须健康向上,多采用颂赞歌曲。

(5)劳动歌曲。劳动歌曲指的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所演唱的歌曲,它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最真实的劳动场面。由于劳动形式和劳动强度的不同,作品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节奏仓促短暂但十分有力,而有的结构则相对平衡、简洁朴实。在人们日复一日地与现代环境做斗争的同时,劳动歌曲能够激励劳动者调整自己的状态,很好地投入到工作过程中。所以,在演唱这一类型的歌曲时,要认真地体会不同的劳动者在进行劳动生产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