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艺术合唱形态:多元合唱艺术的创新发展

中国艺术合唱形态:多元合唱艺术的创新发展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合唱范畴有很多组成形态,其中中国艺术合唱是其核心组成形态,它的本质特征是高度的艺术音乐性。对于中国艺术合唱形态的界定区分,我们认为主要还是以合唱作品的艺术风格为依据。中国艺术合唱形态的创作手法非常成熟,经过多年历史演变而来。我们相信,中国艺术合唱形态将以多元合唱艺术审美特征,创造性地推动艺术合唱形态兼具艺术性与群众性的发展趋势,引领中国合唱艺术走向世界。

中国艺术合唱形态:多元合唱艺术的创新发展

中国合唱范畴有很多组成形态,其中中国艺术合唱是其核心组成形态,它的本质特征是高度的艺术音乐性。中国艺术合唱从李叔同的《春游》开始,它借鉴了西方的创作手法以及创作思维,并加上中国的传统古典合唱特征。这样的歌曲既符合西方合唱的框架模式,又有着中国古典水墨式的音乐意境。这样融合的音乐形态结合了中西方的审美,也融合了现代的音乐观念,再加上以汉语为主的中国语言表达方式,体现出了中国现代多声音乐审美原则和中国音乐的美学品格。它是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受到时代影响所衍生出来的一种合唱音乐模式。

对于中国艺术合唱形态的界定区分,我们认为主要还是以合唱作品的艺术风格为依据。艺术合唱形态与民歌合唱形态相比较,在于艺术合唱形态一不具有原生态民歌的特色,二不同于创作改编新民歌合唱强烈的、典型的传统民歌风格(旋律和语言);艺术合唱形态与群众合唱形态相比较,艺术合唱形态的艺术性更加突出,作品更为精致,演唱更为精确,参与者属小众,甚至被称为专业性合唱或学院派合唱;艺术合唱形态与流行合唱形态相比较,艺术合唱形态体裁与题材更具经典性,音乐风格更彰显出“和谐”与“崇高”的合唱美学特征。

时至今日,我们常常说中国合唱具有100年的历史,更准确地讲即中国艺术合唱走过了100年的历程。从早期李叔同的《春游》、赵元任的《海韵》、黄自的《长恨歌》《抗敌歌》,到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贺绿汀的《垦春泥》,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瞿希贤的《牧歌》(就艺术品质而论,瞿希贤的《牧歌》既具有中国民歌合唱形态特征,又体现中国艺术合唱的审美范式,可以是说两种形态的最佳结合体,堪称中国艺术合唱的典范之一)、张文纲的《我们的田野》、晨耕等人的《长征组歌》、刘炽的《祖国颂》、王震亚的《阳关三叠》、谢功成《长江抒情诗》、田丰的《为毛泽东诗词谱曲五首》、郑律成的《长征路上》,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瞿希贤的《把我的奶名儿叫》、施光南的《在希望的田野上》、陆在易的《蓝天·太阳与追求》《雨后彩虹》、田丰的《云南风清》、金湘的《诗经五首》、尚德义的《大漠之夜》等,这些作品所体现出艺术合唱的丰富原创性和高度艺术性,代表了20世纪中国艺术合唱的总体风格和美学品格。

中国艺术合唱形态属于一种纯粹而传统的合唱艺术表现。无论是作曲家的创作,还是指挥与合唱团的演绎,都是以体现合唱的艺术性为最终目标。它有很多标志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创作方面。中国艺术合唱形态的创作手法非常成熟,经过多年历史演变而来。它有着丰富的体裁、完善的手法以及富于变化的声调旋律。(www.xing528.com)

第二,表演方面。合唱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它所表现的方法也是舞台表演。 而舞台表演除了视觉还给人以听觉的享受。所以,在合唱演唱的观念中,我们必须寻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强调演唱者个人的独特性与整体的协调性。另外,良好的音准节奏也是一首合格合唱的基本要求。歌唱应富有艺术性美感,声音纯净,音韵纯美,色彩统一而富有变化,语言表达清晰自然。

的确,艺术合唱形态不但在创作方面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而且在合唱表演方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它尤其需要专业性的示范,即有“标杆”引导合唱发展。世界合唱艺术之林杰出的代表有瑞典埃里克松室内合唱团、瑞典古斯塔夫室内合唱团、爱沙利亚爱乐室内合唱团、莫斯科室内合唱团、美国罗伯特·肖节日歌手合唱团、英国塔利斯学者合唱团、英国剑桥歌手合唱团等,他们以非凡的合唱艺术表演架起作曲家与听众观众的桥梁,最大限度地表达了作曲家作品的内在音乐魅力。中国合唱也需要自己职业(专业)合唱团艺术合唱表演的“旗帜”,改变合唱艺术表演领域的“业余”现状,创造21世纪中国艺术合唱的崭新未来,并使其走向世界。

中国合唱音乐发展至今,无论是作曲家还是合唱团,都在努力寻求属于中国自身的合唱风格。在中国合唱协会举办的历届中国合唱节中,优秀的艺术合唱作品不断涌现,如陆在易作曲的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交响合唱)、瞿希贤的《故园之念》等,这些合唱作品不但继承了西方的传统模式,还添加了中国的历史元素,再加上清晰的语言表达以及美好的声音塑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高级别的中国艺术合唱作品。我们相信,中国艺术合唱形态将以多元合唱艺术审美特征,创造性地推动艺术合唱形态兼具艺术性与群众性的发展趋势,引领中国合唱艺术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