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新音响”是指在合唱编配的过程中,作曲家在乐谱上所标注的不包括合唱排演时的一些不属于作曲家一度创作时的音响。换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新音响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定义。广义上,除了人声之外的一切声音都称为新音响,它包括很多种声音,如乐器伴奏的声音等。狭义上,合唱当中的新音响是指表演者通过手、脚等肢体的相互接触或与其他非乐器的物品接触所发出的音响,如拍手、跺脚等。
因为合唱团在表演的时候经常会加入自己临时构思的肢体语言,但是这些肢体语言并不属于原本曲目的曲谱。笔者这里探讨的是作曲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就已经加入作品、作为作品的一部分而存在的拍手、跺脚等发出的声音。
(一)跺脚—《跺跺脚》
《跺跺脚》这首歌顾名思义,在新音响的使用上主要使用了跺脚。它由麦展穗作词,黄朝瑞作曲,通过简单的节奏组合,以跺脚的方式与合唱形成了对比的音乐效果,从而加强了合唱队的舞台表演效果,增强了视觉吸引力。
(二)拍打身体、跺脚—《老鸟,小鸟》
《老鸟,小鸟》融合了跺脚以及拍打身体等节拍手段,将鸟类活动自由随意的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其创作手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手来拍打大腿;另一种是跺脚。这样就能模仿鸟类飞行以及惊叫的声音,更具有自由性。
(三)击掌—《回家》
《回家》是一首混合合唱歌曲作品,主要运用击掌来作为整首歌曲的节拍混合部分,这样不但更具有现场观赏性,而且能够强化歌曲的节奏,表现出浓烈的情感。
我国的合唱创作不但有这些形式,还有另一种新音响的形式存在,即指在合唱伴奏中突破了传统乐器的束缚,不一定要使用传统西方乐器如钢琴、手风琴等进行伴奏,而是运用我国的民俗乐器如中国大鼓、铃、古筝、琵琶等进行伴奏,或者将几样不同的乐器进行组合演奏。这样的创作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多种乐器混搭让人耳目一新,并且结合人声表演,在舞台上有极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增加了演奏的观赏性。
(四)单一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响—《放飞少年歌》(www.xing528.com)
《放飞少年歌》是一首童声合唱歌曲,由郑南作词、陆在易作曲。它是单一打击乐器伴奏的代表作,在作品开始部分选用铃铛声作为伴奏,更能凸显快乐的情绪。
(五)多件乐器组合式伴奏音响—《直嘎多,里嘎多》
《直嘎多,里嘎多》是一首女声合唱,由牟廉久作词、方石作曲、洪凯编曲。作品运用了多种乐器进行组合作为人声的伴奏,在编排的过程中,将人声与乐器联系成一个整体,削弱了主要旋律与伴奏之间的关系,让曲目变得更加和谐。
(六)突破传统创作模式的整体音响—《虞美人》
《虞美人》选自《夜宴》,由李煌作词、郭文景作曲。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合唱作品,是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合唱作品一般合唱部分所占篇幅较多,而其伴奏的篇幅较少,但是这首合唱作品两者之间所占篇幅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这首歌在创作时就将人声与乐器融合成一个整体,并且使用了非常多的伴奏乐器,如京锣、铙钹、中国大鼓、定音鼓等。
《沁园春·雪》由毛泽东作词、戴宏威作曲。这首合唱曲目的不同之处在于运用京剧的唱腔作为合唱的领唱,突出了京剧的韵味之美。这首曲目与传统的曲目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因为它以中国传统瑰宝京剧来作为主要唱法,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
通过对以上的实例分析可以看出,新音响主要以合唱队员为主体,用他们的肢体产生具体的节奏与节拍。这样可以加深歌曲情感的表达,也能够突出表演的观赏性效果。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发现新人声与新音响的区别:两者的主体不一样,新人声主要是以人为主体,通过人的器官发生共鸣产生音乐节拍;而新音响主要是指人与其他非乐器的物品接触而产生的音响,它的主体不但包括人,还包括非乐器的其他物品。不过,无论是新人声还是新音响都是通过合唱队员的演奏来具体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