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唱艺术的演唱形式及多元化发展研究

合唱艺术的演唱形式及多元化发展研究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室内合唱室内合唱是最早的合唱形式,17世纪诞生于欧洲。室内合唱对创作的要求较高,要求演唱者的声部保持清晰、纯净并且没有颤抖。歌剧合唱对声音的要求很高,通常以美声唱法为主,一般是浑厚圆润的唱法。在歌剧表演中运用合唱能够展现合唱艺术的美,渲染气氛并刻画故事场景色彩,对歌剧艺术的表演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民族歌曲的唱法和曲调与普通的合唱有很大的区别,并不使用美声唱法。

合唱艺术的演唱形式及多元化发展研究

(一)室内合唱

室内合唱是最早的合唱形式,17世纪诞生于欧洲。室内合唱对创作的要求较高,要求演唱者的声部保持清晰、纯净并且没有颤抖。虽然合唱中往往有多人唱同一个声部,但是要求每一个声部都高度统一。我国现在也在很多艺术形式中采用这种合唱方式。室内合唱似乎更适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作品,也更适合跟交响乐配合,以产生庄重典雅、浑重有力的听觉享受。而我国目前在这种形式的运用上仍然有很多问题,比如说规模小、不够正式,演唱者不够专业、演唱缺乏力度,配乐多用钢琴而非交响乐团。这就使得合唱效果大打折扣。我国室内合唱更多地运用于非专业合唱团体,需要根据演唱者的情况来选择音色和声部,而非根据音色和声部的要求去选择演唱者,表演的效果不够专业。最早的室内演唱存在于宫廷和教堂,多用于严肃庄重的场合。而现在,合唱早已经不局限于室内。西方世界各个时期都有很优秀的合唱作品,而我国在这方面就相差甚远,所以近年来我国也在大力发展合唱艺术。西方的合唱在教堂圆拱式房顶的帮助下,形成了圆润厚重的回响,拥有天然的润色。在我国,自然就少了这样的优势,通常室内合唱都是在舞台上,例如各类歌唱比赛,有灯光,有观众,没有教堂的安静与肃穆,合唱的效果自然要差一些。而有些比赛还为了舞台效果而设计舞蹈动作,让演唱者穿特制的服装,这样虽然让视觉更享受,但是降低了音乐的效果。

在比赛的过程中,并不一定要通过服饰和舞台效果来吸引人的眼球,可以利用场地本来的优势。比如,根据演唱者的声部和场地的形状来进行队伍的设计;或者演唱者站在观众中央,形成立体的回声效果。不拘泥于传统的四排站立合唱而灵活地进行站位排列,可以使声音的效果更好。流行音乐的演唱者可以在舞台上自行走位,但是合唱就没有那么自由,毕竟合唱是多人的表演。当然,演唱较为虔诚的教堂音乐时,通常还是以较为传统的形式演唱,最多让演唱者做祈祷状。在世界级的比赛中,合唱者会按照前低后高的队列站立,最后一排的演唱者背后通常有半圆形的挡板,这是为了模拟教堂的回声效果,使声音可以带给观众最好的听觉享受,尤其是电台转播时,可以有更好的收音效果,使电视屏幕前的观众能听到比现场效果更立体的音效。世界级合唱比赛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评审团评分最主要的依据是音质的好坏,其次才是舞台效果。而比较小众的合唱表演一般没有挡板,表演的队形也不是很严谨,所以舞台效果也是评分的重要部分。

(二)歌剧合唱

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开始流行。当时歌剧中的合唱或表现特殊的歌剧剧本,或表现经典的戏剧,通常是为了烘托气氛或者是为主唱伴唱。合唱在歌剧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尤其是在烘托气氛上。当主唱人的声音无法表达某种情绪时,若有合唱的烘托,舞台上的气氛就能得到升华,也让歌剧更有感染力,更能带动观众的情绪。歌剧合唱就像电视剧电影中的背景音乐,当你拿掉这些背景音乐的时候,电视剧或电影的整体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当然,歌剧合唱不仅可以作为背景音乐,也可以出现在歌剧的结尾,以合唱结尾不至于让人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反而令人意犹未尽,让整个歌剧在结尾时显得有力量,达到肃穆庄严的效果。歌剧合唱完全不同于普通合唱,它是以歌剧背景为主题、为了配合歌剧的舞台效果而衍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对于歌剧的剧情具有推动作用。演唱者需要跟主唱或者歌剧主题相互配合,起到绿叶的作用。但是这种歌剧合唱作为单纯的合唱曲目,脱离了整个故事情节,没有主唱的配合,是很难让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甚至会让人有断章取义的感觉。经典歌剧中表现比较完整的曲目,可以在致敬经典时搬出来使用,一般情况下不推荐这种艺术形式。。

歌剧合唱对声音的要求很高,通常以美声唱法为主,一般是浑厚圆润的唱法。我国的大多数合唱曲目,如《黄河大合唱》《国际歌》《在太行山上》等等,歌唱风格上都属于美声唱法。很多民间自行组织的青年合唱比赛或者老年合唱团,在声乐的运用和处理上不够专业,对声音的控制能力不足,经常在高音出现颤音,音准也无法拿捏,和声也不尽完美,所以,不建议不专业的合唱团队采用歌剧合唱的形式。

当然,歌剧合唱也并非只能在舞台上出现,有很多经典合唱也被人熟识与传唱,比如格林卡《伊凡·苏萨宁》中的作品《光荣颂》、瓦格纳《罗恩格林》中的《婚礼合唱》、威尔第《奥赛罗》中的《欢愉的火焰》和《游吟诗人》中的作品《铁砧合唱》等。目前,国际比赛中很少出现歌剧合唱,很多人认为歌剧合唱与普通合唱相比太专业,也太落伍,所以歌剧合唱在我国的发展空间还没有完全被发掘。我国也有很多优秀的歌剧,如《白毛女》《刘胡兰》《党的女儿》《红霞》等。这些歌剧中有很多合唱表演,尤其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弘扬红色精神的歌剧,其中的合唱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笔者认为,我国的合唱表演形式应该跟国际接轨,向更高的标准看齐,这样才能让我国的合唱更加国际化。在歌剧表演中运用合唱能够展现合唱艺术的美,渲染气氛并刻画故事场景色彩,对歌剧艺术的表演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近年来也在不断大胆地尝试新的风格。比如,在队形方面,合唱演员三三两两地站在台阶上,与背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场地建设方面,运用围布浮雕等营造氛围;在人物塑造方面,演唱者通过穿着不同的服饰扮演不同的角色,不仅给人以听觉享受,也给人以视觉享受;在伴奏方面,除了经典的钢琴伴奏以外,还采用中西合璧的方式,加入了一些中国民乐。

(三)民族合唱

我们在文艺晚会中接触得比较多的另一种合唱形式就是民族合唱,例如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世界上很多民族都表演过自己的合唱歌曲。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每个民族的合唱歌曲都独具特色。民族歌曲的唱法和曲调与普通的合唱有很大的区别,并不使用美声唱法。少数民族的音色和音域与汉族有很大的差别。民族合唱有些是原有的,有些是根据民间曲调改编而成的。民族合唱大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根据民族传统故事改编而来,很多经典的民族合唱歌曲是经过长时间的传唱、改编而流传下来的。民族合唱歌曲里,往往渗透着各个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例如,苗族经典合唱《小河淌水》《彩云追月》等,演员在表演时全部身着苗族服装,随着苗族农民指挥龙光远的手向上一挥,无伴奏合唱在大厅里悠扬地回响,天籁般的歌声让全场观众如痴如醉,不时报以热烈掌声。他们都是没有受过音乐专业教育的,在没有乐谱、没有伴奏、没有文献记载的情况下,一代代人把这样精湛的演唱技能相传至今。他们的发声方法属于传统美声唱法,与现代美声、民族唱法有所区别,音乐界称这是一种保留了17世纪西方“巴洛克音乐”风格的演唱技法,被誉巴罗克音乐的活化石。更特别的是,用苗文填写的歌词和融入了苗族民间音乐元素的歌声,让他们具备了不可复制的独特性。

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对文化的重视程度非常高,鼓励各个少数民族大力发展自己的文化,坚持“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宗旨。但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以独唱和对唱较多,合唱作品相对较少。随着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比赛和音乐会的要求,民族合唱逐渐得到重视,民族合唱的发展道路得到拓展,因而出现了很多根据民族独唱或对唱歌曲改编而成的合唱歌曲,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

曾经有一段时间民族合唱是受到争议的,很多人认为民族合唱不太符合合唱的发声要求。但是,艺术是具有包容性的,在艺术工作中应该对艺术有高标准、严要求,比如对音准的把握和气息的把握。在多样性方面,应该鼓励艺术进行创新。近年来由于观众的接纳,我国的民族合唱水平提高了不少,既保持了原本的民族特色,又在合唱水准上有很大的进步,得到了更多听众的认可。很多合唱团体开始将民族唱法运用于普通合唱中,使合唱偶尔给人清朗明快的感受,进一步发扬了民族特色。(www.xing528.com)

在这个越来越开放的社会,艺术的多样性也被人们接受并欣赏,我们鼓励更多优秀的民族合唱作品的出现,也希望普通合唱和民族合唱之间能相互融合。当然,民族合唱相比较于独唱和对唱来说,发展的前景没有那么广阔,演唱形式也比较单一。在民族合唱表演中,民族服饰的穿戴会给整体的表演加分不少。民族服饰本来就是民族的一种象征,虽然各个民族的服饰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总的来说都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也正是由于民族之间服饰的差异,才让舞台效果异彩纷呈。尤其是在一些非原创的合唱作品中,民族服饰的作用更加重要,如果没有民族服饰,评委或者观众就会要求你更贴近原创,或者指出音色的问题;如果有民族服饰的点缀,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演唱中的民族唱法也能让人一听就识别出来。并且,少数民族的服饰本来就有很好的舞台效果,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四)现代合唱

现代合唱演唱形式是运用现代化的创作手法,加上音乐人的灵感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它能够呈现出颠覆传统合唱的听觉效果。如由黄汛舫作词、作曲的《工尺谱游戏》,全曲共有9个字,都是古代的音名,曲子利用这9个字不同的组合,以幽默的作曲手法,加上现代和声和复调的艺术手段,勾勒出一幅既有中国传统韵味又极具时代感的音乐画面。由徐坚强根据浙江民歌改编的《李有松》,原型是一首以诙谐幽默的语调批判封建包办婚姻的浙西牧童山歌,作者在改编中加入了民族唱法,更增添了歌曲的趣味性。如今很多创作者更愿意去打破传统,突破现有体制。他们的创作不再受传统合唱形式的约束,仅仅保留合唱的形式,在内容和唱法上都与众不同。这种创作手法被称为自由的反传统的创作手段。当然,这样的做法始终是存在争议的。很多年轻人以为不同就是创造,从而采取了不受约束、无所顾忌的态度,这对于音乐的创作来说是很不利的。我们鼓励创新,也期待有更多在新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但是对于艺术,必须要有认真和严谨的态度和高标准的要求,在这个前提下的创作才是艺术的创作,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五)流行合唱

流行合唱歌曲有些是根据摇滚乐、流行音乐、轻音乐等改编而来的,有些是根据影视作品中的片段改编而来的。流行合唱与现代合唱有一些相似之处。近年来,流行合唱歌曲的数量猛增,大量的改编曲目出现在世人的眼前,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比如《月亮代表我的心》《橄榄树》《南屏晚钟》。这些歌曲由来已久,改编成合唱歌曲之后更给人一种轻快活泼的感觉,不似原唱那般忧愁。本来流行歌曲的改编就是要颠覆原唱,不然很容易被原唱套牢,走不出原唱的框架。原唱是经典的,已经给大众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这就对改编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优秀的改编作品能够与原唱并肩比高,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对原创歌曲的改编不仅要在演唱形式上恰到好处,还需要背景等其他元素配合,尤其是一些根据影视剧改编的合唱曲目,在演唱的时候设置与影视剧中相同的背景来烘托气氛,才能使合唱的表演更有带入感,也更扣人心弦,使观众在观看表演时不仅有听觉的享受,也有视觉的享受。

流行歌曲的合唱改编比独唱改编更为复杂。合唱在独唱的基础上,增添了各声部的优势,复调的使用也使合唱更加圆润厚实,使歌曲更有感染力。如今很多合唱在表演上有很大的不足。我们在歌剧、舞台剧中看到的合唱表演都有灯光、服饰、场景的烘托,才有较强的表现力。而我们常见的合唱表演中,只有简单的舞台设施,服饰也大都是统一的晚礼服,表演的效果几乎全靠演唱者的声乐技巧。虽然这更能让人分辨合唱团音色的好坏,但少了润色,是不能令人满足的,如今评审团对合唱表演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当然是希望面面俱到,呈现出最好的效果。

对于合唱表演来说,演唱本身就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无可质疑。然而,如果只有演唱的话,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的。普通的合唱比赛场地没有教堂或者宫殿的回响,无法达到让整个大厅都被音乐环绕的感觉,可以使用音响来改善演唱的效果音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原来的声音失真,但通过使用音响,可以将声音放大,使得声音更加立体,能够模拟我们自己用手机听音乐时所追求的立体环绕音效。主办方也可以用灯光来营造合唱氛围,甚至可以借助背景、布景或是浮雕来把舞台效果和氛围构建来。人的感官是相互联系的,短时间内一种器官失去作用,其他器官也就会不那么灵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仅仅要追求声音的质量,也要追求舞台效果渲染的原因。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加入泡泡机、干冰机等,以打造更好的舞台效果。

(六)原生态合唱

原生态唱法起源于民间,类型各种多样,形式丰富多彩,有很多在民间流传的方式,如戏曲、曲艺等。原生态合唱的演唱方式也各有不同。这种由民间发起并在民间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合唱是相当经典的,唱法接近民族唱法,没有经过太多修饰。虽然目前我国的这种合唱方式并不多,并且总的来说这种合唱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太被认可的,但是为了适应如今的比赛形式和舞台要求,很多原生态合唱也被改编成传统的合唱。近年来由于人们更加希望看到原生态的演唱,不论是独唱、对唱还是合唱,都在朝着原生态方向发展,原生态合唱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这种民间唱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最初在某个特定区域被传唱,如一个城镇、一个省。同一个区域拥有相似的文化,有些歌词甚至是以方言的形式出现。正是因为这种地域性,原生态合唱才得到了更多听惯了传统合唱的人的欣赏。当然,有很多原生态合唱是通过著名音乐家的改编才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比如,《八骏赞》就是一首经过改编的蒙古族原生态合唱,全曲的节奏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一匹匹在草原上奔驰的骏马。作者在原曲基础上融入了多声部结构,使原来不为人知的蒙古族合唱歌曲被大家接受与传唱。

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也有原生态合唱,比如西方纯正爵士乐的合唱、非洲原住民的合唱。他们的合唱都表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有的合唱甚至会在表演中加入同样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蹈动作,使观众能更好地感受当地的风俗。原生态合唱有很多种表演形式,如在舞台上站在不同的位置,根据音乐的节奏在舞台上走动,搭配当地的特色服饰,这些是我们传统合唱可以借鉴的地方。通过这些方式可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一个来自纳米比亚的合唱团的一次表演为例,他们在合唱的同时,根据节奏和曲风加入了非洲舞蹈,现场气氛一下子就被点燃。他们的舞蹈与声音、舞台、背景融入一体,表现得自然得体把观众带到了非洲大草原上。看过的人都会喜爱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表演。

综上所述,合唱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追求和谐统一发展的同时,又鼓励合唱的创新和发展。希望将来的合唱种类能够更加多样,合唱艺术发展的道路能够更加宽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