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功能
1.增进和谐
合唱最大的特点是合作的多声艺术,主张个人的声音与整体的声音相互交融、高度统一,这一点同和谐社会的本质相呼应。和谐是合唱艺术的“魂”,无论训练还是演出,无论发声还是节奏,都应以和谐为核心。而且,队员之间可以通过交流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人际关系,进而增进友谊、开阔视野。
合唱活动具有娱乐性,它能使人消遣、愉悦,放松身心,消除紧张与疲惫。演唱歌曲需要运用气息调动身体各个器官与肌肉,灵活运用呼吸肌肉,能够帮助人完成一首歌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的变化。合唱不仅益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营造一个稳健和谐的社会,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例如,通过举办各种主题的艺术活动,让艺术走进千家万户,使人们在获得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的同时,获得了心灵的享受、情感的慰藉,进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2.普及音乐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乐意参与到合唱活动中,一是因为合唱这种表演形式门槛不高,不需要太多的声乐功底和歌唱技艺,普通民众只要喜欢唱歌、具备一定的视谱能力和嗓音条件就能参与;二是因为合唱不需要携带任何乐器,简捷便利,只凭借一副嗓子即可参与。因此,合唱活动正在深入民众,且得到了广泛传播。
此外,合唱活动相对于其他艺术表演形式来说,投资小,花费少,所以深受非职业合唱团青睐,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愿意对其进行经济投入。音乐尤其是合唱艺术越来越普及,社会群体更多地参与合唱活动,提高了我国的音乐教育水平,对参与者个人的艺术鉴赏能力、文化品位和自身素质都是大有益处的。因此,应该更多地开展群众合唱活动。
3.丰富生活
合唱艺术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群众歌咏作为合唱艺术形式之一,深受人民欢迎,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其根基深厚,历久弥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大力开展歌咏活动可以提高群众身体素质,提升生活质量,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功能
1.提升能力
许多国家的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活动尤其是合唱活动是开发右脑的重要手段。左脑可使右脑存储的复杂信息逻辑化,而右脑可使信息直观化,这就使得左脑发达的人逻辑更清晰,右脑发达的人对信息的直接接受性更强。
合唱凭借其音高、节奏、力度、速度和音色等方面的信息表现,使人由音响感知产生联想和想象,这正是人类的一种带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因此,合唱训练实际上是提高人思维能力的过程,是激发人创造的过程。
2.拓宽视野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涉及的范围很广。合唱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在合唱排练、演出中,既有技能训练,又有理论学习;既能学习如何提高音乐专业业务,又有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合唱不仅可以与其他学科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还可以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中华文化软实力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美育功能(www.xing528.com)
1.陶冶情操
合唱既可以净化心灵,又可以提升大众审美。它不仅能使参与者的技巧得到提升,还能在合唱表演时,通过词曲结合使参与者直接感受到作品要表达的深刻含义,促进自我情感的抒发,使表达更加流畅,从而增强审美能力。合唱以其独树一帜的审美听感、观感、多声部的组合、多层次的人声结构展现出人类的音乐能力,改善了单体声乐的个体形态与音响效应。而且合唱的群体性、交响性使其在美育和音乐教育中独领风骚。合唱作为一门别致的艺术形式,使参与者可以进入神圣的艺术圣殿,领会艺术的真、善、美,提高欣赏与鉴赏水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审美观。
2.提高审美情趣
审美教育活动种类繁多。合唱作为音乐教育的高级艺术形式之一,独具生动灵活性,在音乐教育中具有普及操作简单、教育效果显著、受众群体广泛、艺术感染力强等优势。从个人素养角度看,参加合唱团能够陶冶情操、升华心灵,进而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人文素质;从社会角度看,合唱团的创建能丰富社会文娱生活,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合唱艺术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层次美学内涵的音乐艺术形式,其表现力、感染力极为丰富,能有效地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建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
(四)集体主义教育功能
1.团队精神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声乐活动,其艺术表现必须依靠团队合作来完成。第一,在合唱的排练与演唱中,若想达到合唱的协调,使合唱作品的艺术再现能尽如人意,必须使每个声部在集体音响中取得相应的联系。第二,在合唱过程中,要想把乐谱转化为优美动听的音乐,并展示出所有参与者的创新精神,各个声部都必须听从一个命令的指挥。第三,一场合唱演出能否举办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有配合优良的伴奏、优秀严谨的组织者。为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每个演出步骤应环环相扣,每名队员应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由此可见,合唱充分体现了集体智慧,体现了团队精神和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
2.集体主义
合唱艺术最为基础的也是最高的追求即声音的和谐统一。声音的和谐统一是完整演绎合唱作品的必然要求,每个队员都要将个性融于共性之中,做到音色统一,否则无法使声音悦耳和谐;在音乐表现上同样要求速度、力度、音色、情感乃至表情的变化配合默契,以达到高度的统一。
每个队员达成思想和意志的高度统一,是完成上述基本要求的重中之重。除上述条件之外,合唱团还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而且每个队员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全局观和整体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即每个声部与每名队员必须听从指示,将合唱队视为一个整体,并从表现作品的大局出发。
除此之外,声部之间、队员之间、队员与伴奏之间、队员与领唱之间都应该相互配合。通过长期配合训练,培养队员之间密切合作、服从指挥、顾全大局的意识。
(五)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合唱对人的情操、精神、道德具有积极的影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品,其表现形式会不同,对人的影响亦不同。在战争年代,合唱主要是借助号角式的高唱鼓舞人心,帮助人们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时刻获得精神支撑;在和平时代,合唱主要通过娱乐的方式表现出对人的情操、精神、道德的潜移默化作用。一般而言,音乐被视为文化的传承载体,同时是人类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
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和了解,人们将会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产生的凝聚力是巨大的,这股凝聚力将会使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逐渐加深。演唱优秀积极的合唱作品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使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艺术的熏陶下逐步增强和深化。诞生于战争时期的歌曲以其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雄壮的气势时时激励着抗日将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奋勇向前,如《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这些时代鲜明的抗日歌曲是中华民族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容易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在合唱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人们在艺术气氛中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激发浓郁的民族自豪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