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西南鼓吹乐,当地又称“吹响器”“吹呜哇”,是一种以唢呐为主要演奏乐器的民间音乐形式。经过历代发展,鲁西南鼓吹乐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现在的唢呐曲目中仍然保留有很多明清流行的曲牌。鲁西南鼓吹乐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据不完全统计,计有传统曲目200多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是中国民间音乐的活化石,它的表现空间对于研究民间传统和地方民俗具有较高的价值。
鲁西南鼓吹乐,当地又称“吹响器”“吹呜哇”,是一种以唢呐为主要演奏乐器的民间音乐形式。常用的伴奏乐器有笙、笛、梆子、鼓、镲等,乐队一般6~10人,吹奏的曲目除传统的唢呐曲牌和独奏曲以外,还可以用“咔戏”的形式演奏一些地方戏曲。其因高亢嘹亮,音色甜美,有着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而深受群众的喜爱。
鼓吹乐最初在北方游牧民族中出现,大约在秦汉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广泛应用于宫廷、军队和民间祭祀、喜庆等仪式上。出土的汉画像石证明,鲁西南鼓吹乐是中国鼓吹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历史可上溯至1800年前,其在民间传统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经过历代发展,鲁西南鼓吹乐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现在的唢呐曲目中仍然保留有很多明清流行的曲牌。艺人们多以职业或半职业的“鼓乐房”方式存在,以家庭或近亲搭班,每逢民间婚、丧、喜、庆等场合便被请去演奏,成为百姓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巨野县是鲁西南鼓吹乐流传的重要地区之一,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出现了袁子文、魏永堂等闻名全国的唢呐大师,多次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获得了殊荣,并整理了一大批民间优秀乐曲,为鲁西南鼓吹乐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www.xing528.com)
巨野境内鼓吹乐流派众多,至20世纪90年代,共有12个班社,较著名的唢呐班社有田庄镇大宁庄的魏家班、田庄村的柏家班、万丰镇的陈家班、章缝镇的王家班等。
鲁西南鼓吹乐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据不完全统计,计有传统曲目200多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是中国民间音乐的活化石,它的表现空间对于研究民间传统和地方民俗具有较高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