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黄翔鹏所言:“人类文化中音乐传统的大河永远未曾停止过流动,即使有时遭到了污染,也随即会有万壑奔泉融汇为荡涤垢滓的力量。”山东琴书历经200余年的洗礼,时至今日,仍完整地存留下来,印证了山东琴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山东琴书的音调来自浩如烟海的俗曲小调,脱胎于文人墨客的自娱雅唱,经历了代代艺人的传诵与精炼,在【凤阳调】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音律。山东琴书以独特的艺术视角记录与表现着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它倡导家庭的和谐圆满,鼓励冲破封建束缚,解放天性,追求真爱,又嫉恶如仇,彰善瘅恶。其内涵随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乡土气息浓厚,又兼具幽默俏皮的风格特色。山东琴书音乐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采用似说似唱的、润饰化的“微色彩”音调,或细腻柔美,或隽永大气,或一气呵成,或顿挫有致,在相对固定的“【凤阳歌】+【垛子板】”模式框架下,使用重复、延伸、过门衔接等发展手法,依托山东地区的方言土语,衍生出各具特色的分支流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浸润在山东特有的文化中成长,对山东本土音乐艺术有着自然天成的亲切与感动。“喝(哈)水”“青蛙(哈嘛)”“馒头(馍馍)”……这些伴随音乐流出的,看似土里土气的言语擦拨着听者敏感的神经,刺激着本土人深埋在骨子里的念旧情怀。朴实率直,又委婉波浪式的下行音调,激荡中带有哀怨,蕴含着山东人民对生活的独特体验与感触,给人以精神上的归属。正因为山东琴书贴近生活,以人为本,才得以流传至今,它是活态的艺术遗产,具有深厚的研究价值。
获取物质上的富足是艰苦的,而精神财富却更难以守候。也许是历史的馈赠过于丰厚,我们习惯了坐享其成,便不懂得珍惜。也许是时代的更替过于猛烈,我们雷厉风行,却数典忘祖。山东琴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濒临灭绝,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有时历史会惊人地相似,但重现历史乃痴人说梦,山东琴书几无可能恢复昔日的荣光,延续其血脉才是当务之急。自强不息是为正道,山东琴书传人的孜孜不倦令人欣喜;扎根于生活是为良策,民众对山东琴书的印象令人鼓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珍贵艺术的传承需要多方的努力才可能实现。(www.xing528.com)
山东琴书熔铸了历代人民的审美观念、思维方式,是传统文化积淀与民族精神徜徉的体现。研究山东琴书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对珍贵文化资源价值的挖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