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琴书作为鲁西南说唱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口语生动、风趣幽默是其第三个重要的艺术特征。这个特点主要表现在故事情节“悲中现喜”的设计,以及琴书技巧—抖“包袱儿”等方面。这在音乐唱腔中也有所体现。
(一)对事物诙谐、乐观的描绘与对社会弊病的针砭
山东琴书部分作品题材多涉及百姓生活,一般会伴有俏皮多变的唱腔,语言生动。作品中的人物至少会体现一正一反两个性格,其中总会有一个会以幽默的形象出现。而且对当地的社会生活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寓意性。如南路琴书李若亮塑造的《老王卖瓜》中抠门、吝啬的老王头和东路琴书艺人商业兴《武大郎逃荒》中塑造的诙谐、乐观的武大郎等。出现此类情节需要时,演唱者多会借用夸张的润腔手法对唱腔进行装饰,从而将听众引入特定情境之中,造成愉悦、风趣的艺术效果。
(二)琴书“包袱儿”
抖“包袱儿”也是琴书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它的构成,当然离不开喜剧性的细节,表现这种情节却又必须依靠幽默风趣的语言。一般情况下,在情节比较曲折,特别是戏剧性的唱段中,“包袱儿”是绝不可少的。“诙谐幽默”自然成为山东琴书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特色。例如,《拙姑娘》中的一段唱词,情节滑稽可笑,语言风趣幽默,耐人寻味。《拙姑娘》讽刺了一个懒姑娘,在家不爱劳动,出嫁后婆婆让她给女婿做衣裳,她“做了个褂子三根袖,领窝扣在袖子上。做了个裤子一条腿”,公爹给她辩解道:(www.xing528.com)
做的衣裳不算坏,听我说说它的好地方。两只胳膊用两只袖,那一只咱儿下地装干粮;一条腿的裤子也有用,留着咱阴天下雨好抢场。
(三)幽默性在音乐中的表现
山东琴书的幽默性常常穿插于哀怨、悲苦的故事中,用于调节气氛,即使是在表现比较悲苦的故事情节时,也会穿插一些比较轻松的手法来减轻压力,显现出“苦中作乐”的特点。音乐与此也有密切的联系。如一些音色性润腔的运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